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32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1

1.综合题(共6题)

1.
近代百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西方列强侵华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历史。南京作为近代中国的政治中心之一,见证了这段历史的风风雨雨。请你写出近代以来发生在南京的三件历史大事。
2.
中国人民军队是何时创建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称谓是什么?
3.
材料一: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选集》
想一想,为什么说只要中国的广大民众组织起来,就一定能将日本侵略者这匹野牛“烧死”?你认为广大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组织起来了吗?为什么?
4.
  材料一:“大战(指抗日战争)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摘自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
材料二:“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抵达重庆时在飞机场的谈话摘录
材料三:“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1945年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的目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前往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3)这次谈判的结果如何?
5.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这首诗歌颂的是什么战役?
(2)“大江”指什么?“钟山”指什么?
(3)结果如何?
(4)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6.
请你将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解放战争中的四次重大战役。
开始时间
战役名称
主要成果
1948年9月
 
解放东北全境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948年11月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1949年4月
 
国民党政权覆灭
 

2.选择题(共27题)

7.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李宗仁指挥的重大胜利是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平型关大捷D.淞沪会战
8.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
A.歌唱祖国B.追求理想C.抗日救亡D.抨击时弊
9.
在电影《大决战》中,你能指出邓小平参与指挥的战役吗?(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0.
关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D.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
11.
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是:( )
A.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B.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国民党反动政府被推翻
D.中国大陆基本解放
12.
1947年夏,同刘伯承一起率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
A.陈毅B.粟裕
C.邓小平D.谭震林
13.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4.
既参加过西安事变又参加过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  )
A.***B.周恩来
C.刘少奇D.王若飞
15.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全面进攻的战略战术是:( )
A.闪击战B.持久战
C.运动战D.游击战
16.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歌的曲作者是(  )。
A.聂耳B.冼星海
C.光未然D.田汉
17.
1945年10月10日签订的《双十协定》( )。
A.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B.消除了内战爆发的隐患
C.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避免了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统治
18.
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 )。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重点进攻的开始
C.第二次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D.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悬殊
19.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与此诗有关的人物是:( )
A.贺龙B.陈毅
C.刘伯承D.彭德怀
20.
一位革命前辈曾参加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以下战役,其中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徐州会战 
③孟良崮战役    ④辽沈战役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1.
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为中国历史上的那一时期:( )
A.人民解放战争B.抗日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
22.
2005年4月26日,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了近60年来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历史上,国共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下列事件发生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的是(   )。
A.辛亥革命B.抗日战争C.北伐战争D.解放战争
23.
***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
24.
“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等电影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事?(   )
A.近代中国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十年内战
25.
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   
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6.
下图中的蒋介石与***合影,最有可能出现于(   )
A.国民大革命B.长征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27.
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关门打狗的办法,其中“门”是指(   )
A.沈阳B.长春C.锦州D.大连
28.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是在哪次战役之后?
A.挺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
29.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长春B.沈阳C.北平D.上海
30.
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
A.声东击西B.诱敌深入
C.调虎离山D.迂回战术
31.
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府垮台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渡江战役
C.三大战役的胜利D.南京解放
32.
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那么,谱写国歌的曲作者是谁?(   )
A. 聂耳    B. 冼星海
C. 田汉    D. 徐悲鸿
33.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但有位卓越的科学家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终于揭开了制碱的奥秘而成为世界公认的制碱工业权威,他是
A.詹天佑B.侯德榜C.茅以升D.魏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