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摘编
材料二:朝鲜战争后,中美两国对抗格局已经基本上定下来了。但到20世纪60年代,双方的政策都在酝酿着改变。中国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苏联,中苏关系到1963年进行公开论战,中苏分歧公开化,中苏同盟实际已经破裂,这个美国是看得很清楚的。如果美国能够跟中国联合起来对付苏联,这对美国显然是有利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美国在越南战争当中越陷越深,非常希望能从中解脱。当时中国是支持越南抗美的主要力量。美国认为,如果能够跟中国打开关系的话,可以帮助美国从越南解脱出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促使中美双方的政策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3)上述材料及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一: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摘编
材料二:朝鲜战争后,中美两国对抗格局已经基本上定下来了。但到20世纪60年代,双方的政策都在酝酿着改变。中国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苏联,中苏关系到1963年进行公开论战,中苏分歧公开化,中苏同盟实际已经破裂,这个美国是看得很清楚的。如果美国能够跟中国联合起来对付苏联,这对美国显然是有利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美国在越南战争当中越陷越深,非常希望能从中解脱。当时中国是支持越南抗美的主要力量。美国认为,如果能够跟中国打开关系的话,可以帮助美国从越南解脱出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促使中美双方的政策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3)上述材料及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3.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以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三体现了我国的那一国策?
(3)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指出,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与15-20世纪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相比,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
材料一: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以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三体现了我国的那一国策?
(3)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指出,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与15-20世纪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相比,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
2.选择题- (共8题)
4.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认为:现代西方帝国主义之通性为何呢?简单说来就是:滥用暴力,追求暴利,不择手段,绝情寡义.下列不能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是 ( )
A.英国向中国疯狂走私鸦片 |
B.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到处烧杀抢掠 |
C.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D.西方近代先进科技文化传入中国 |
5.
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2014年,我困将12月l3口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 )
A.《马关条约》签订 | B.日军占领东三省 |
C.日本侵占平津 | D.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
6.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____)
(单位:%)
(单位:%)
年代 | 全民 | 集体 | 公私合营 | 私营 | 个体手工业 |
开始年 | 41.5 | 3.2 | 4 | 30.7 | 20.6 |
结束年 | 54.5 | 17.1 | 27,2 | 0.04 | 1.2 |
A.1946、1949 | B.1952、1956 | C.1966、1976 | D.1978、1982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