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2018年至2019年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29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7

1.综合题(共4题)

1.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材料二:

材料三:“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摘自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China Watch》

材料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指出材料一中我国实行的是哪一个政治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的这段描述说明了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2.
图片承载了历史的演化过程,读图可以明理历史。阅读下面几幅图片,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上面四幅图片是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在农村进行的哪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
(2)图三中生产关系调整产生什么样结果?
(3)图四中生产关系调整的完成具有什么意义?
(4)通过上面的回答,你有什么感想?
3.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请你说出第一单元中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有哪些?
(2)第二单元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有重大失误,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就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两条个人建议。
(3)第三单元中,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怎样得以贯彻和执行的?
4.
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答记者问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策?
(2)请写出一个与深圳同一时期设立的经济特区,并说说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邓小平说的“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3)根据材料三,说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对外开放”的认识。

2.选择题(共24题)

5.
下列城市中既是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城市,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厦门
6.
如下图是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里的“中国新时代”是指(  )
A.新中国的成立B.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D.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步
7.
1951年6月1日,某部门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为了认捐方便,该部门还对各项武器的折价做了具体规定……。据此推测,此次爱国捐赠所得钱物最有可能用于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解放西藏
D.抗美援朝
8.
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体现在: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③农民开始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
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我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典型事例是
A.在农村减租减息B.打击地主阶级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免除农民的农业税
10.
如下图是某史书第一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D.西藏和平解放
11.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农村……”这段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是挑战美国的军事行为
C.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大举措D.加强了国际合作的明智举动
12.
小乐运用年代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括号内应填写
A.中国共产党成立B.北伐战争开始
C.西藏和平解放D.“文化大革命”开始
13.
2018年3月21日新华社北京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主持并监誓。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哪次会议?
A.中共一大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14.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A点到B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5.
对下图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A.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6.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请你判断***所做的这首词追思的是谁?
A.邓稼先B.雷锋C.焦裕禄D.王进喜
17.
1956年国庆阅兵仪式上,***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看,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说的“飞机”制造于
A.土地改革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18.
“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19.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0.
过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是
A. 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B.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D. 世博亚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21.
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2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
A.沿海B.内地C.城市D.农村
23.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邓小平
A.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B.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C.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D.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4.
以下哪一事件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B.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经济特区的设立
25.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是(  )
A.完成三大改造B.包产到户C.设立经济特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6.
“打赢蓝天保卫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口号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A.创新
B.协调
C.共享
D.绿色
27.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28.
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扩大企业自主权D.实行对外开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