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127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综合题(共2题)

1.
材料解析题
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起点,而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百年中国(1911——2017)、百年巨变”为主题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帮助解决问题。
步骤一:活动探究
活动Ⅰ:对新旧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究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中国哪两个政党的革命纲领?其中材料二所叙述的政党今年(2017年)成立多少周年?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党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活动Ⅱ:对新旧民主革命意义的探究
材料三:“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1912年3月5日的《时报》
材料四:“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
——***在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得摘抄原文)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和依据。
步骤二:感悟提高
(5)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两种不同结果中,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
材料解析题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政体变革是制度创新,发明创造是技术创新,科学理论诞生是思想创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批准……皆为非法。”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个国家的哪一部法律文件?此文件奠定了该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
材料二 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议: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w
(2)为了摆脱这种困难局面,苏维埃俄国实行了哪一政策?该政策“新”在哪里?
【科技创新】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力量。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动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方兴未艾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极大地改为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世界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汽车、飞机提供动力的机械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思想创新】
材料四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5)材料四选自哪一文件?该书作者是谁?它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2.选择题(共9题)

3.
下面是王老师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该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使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使西方列强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北
D.标志着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4.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有自己的选择,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侯德榜选择打破碱业垄断。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推翻满清政府B.实行君主立宪C.挽救民族危亡D.实现民主共和
5.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反映了哪一运动的斗争精神(   )
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戊戌变法
6.
1937年7月8日,***与朱德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的国民党军将领,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对这一电文的正确解读是(  )
A.红军将承担正面战场的抗战任务B.中共努力促成全民族团结抗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D.国民政府表现出消极抵抗态度
7.
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从1940年起他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30多本共200多万字的日记,记录着家长里短、政策变化,特别是土地制度每一次变化带给农民的深刻记忆。下面的日记内容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B.“(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
C.“干部脱离实际、胡吹虚报产量,和实际相去甚远。”
D.“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8.
(题文)下图是1972年2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长征”。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将封面分割为四个区域,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该图反映了(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中国开始迈入国际舞台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9.
《人权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宣言的核心内容应是( )
A.人权与法治B.实行君主立宪制
C.主张无条件的自由D.反对殖民统治
10.
历史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阅读下表,从中可以读出的信息有: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战场与世界其他战场相比,持续时间最长
③战争波及地域广、卷入国家多、持续时间长,在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1.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某一次会议上几个国家领导人的留影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次会议是(  )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华盛顿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签订《九国公约》的华盛顿会议
D.慕尼黑会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