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1)图一拍摄于什么时期?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
(2)图二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中的一幕情景?在这一事件中还有什么情景让你印象深刻?
(3)图三反映了建国初党采取的哪一重大措施?
(4)从图一到图三,你认为人民军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1)图一拍摄于什么时期?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
(2)图二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中的一幕情景?在这一事件中还有什么情景让你印象深刻?
(3)图三反映了建国初党采取的哪一重大措施?
(4)从图一到图三,你认为人民军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2.
新中国外交,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会晤,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来的看法,欣然与周恩来发表了联合声明。
(1)简述材料一提出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下图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时与周恩来握手的场景。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以上摘自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另一个时代”指什么?中美之间为开启“另一个时代”作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图说历史

注释:图二是2001年上海APEC会议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分别与哪些外交事件有关?结合所学回答,你认为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会晤,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来的看法,欣然与周恩来发表了联合声明。
(1)简述材料一提出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下图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时与周恩来握手的场景。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以上摘自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另一个时代”指什么?中美之间为开启“另一个时代”作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图说历史

注释:图二是2001年上海APEC会议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分别与哪些外交事件有关?结合所学回答,你认为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4题)
3.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4.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
A.大决战开始了 | B.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
C.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 D.解放战争打响了 |
6.
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警卫员给毛主席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主席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反映了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
C.取得了三大决战的胜利 |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
8.
党的十九大继续关注农村,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C.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
D.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
12.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列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B.一桥架长江南北通畅,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D.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
14.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B.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实现路线 |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5.
读下图,安徽省某县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上升趋势。出现这种去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农业合作化的推行 |
C.人民公社化的推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16.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C.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18.
深圳是中国区域经济改革开放的拓荒者,浦东是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引擎,雄安新区将成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的增长极。这三个区域的相同点是
A.都是改革的试验区 |
B.都促进了沿海的开发 |
C.都是近代开放的口岸 |
D.都推动了京津冀发展 |
19.
著名作词人蒋开儒说:无论是《春天的故事》还是《走进新时代》,都是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潮流中,自己内心深处迸发出的最为强烈的情感呼喊。下列情景与那个时期无关的是( )
A.春播的田野上,一家人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精耕细作 |
B.日新月异的深圳街头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 |
C.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和党中央报喜 |
D.美丽的海滨城市汕头,各地客商来来往往 |
21.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原则 | B.互不侵犯原则 |
C.平等互利原则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3.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
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
24.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在中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在哪届奥运会上,中国人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 )
A.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 B.第27届悉尼奥运会 |
C.第29届北京奥运会 | D.第30届伦敦奥运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