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和观察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受压迫的屈辱历史达到顶峰”?(写出两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二个甲午年”中国开始走向复兴的重要历史事件各一例。
(3)让历史照亮现实。甲午战败的教训给当今中华民族实现“强国梦”有何启示?
材料一

材料二

(1)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受压迫的屈辱历史达到顶峰”?(写出两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二个甲午年”中国开始走向复兴的重要历史事件各一例。
(3)让历史照亮现实。甲午战败的教训给当今中华民族实现“强国梦”有何启示?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材料二: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材料一: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材料二: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2年,在五个经济特区中,外商实际投入约占全国外商总投资的29%,外资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七分之一。二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住房体制改革;社会保障;等等。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至20世纪末我国设立的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个?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92年,在五个经济特区中,外商实际投入约占全国外商总投资的29%,外资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七分之一。二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住房体制改革;社会保障;等等。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至20世纪末我国设立的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个?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判断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20题)
15.
《新中国外交启示录》写道:中国外交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的转折,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象征。这里所指的外交成果是( )
A.重返联合国 | B.中美建交 | C.中日建交 | D.乒乓外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