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农业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法律文件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多余的房屋;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根据材料一中该法律文件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有何重要意义(至少写两点)?
材料二 中央作出决议,指出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
(2)材料二反映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的方式是什么?除农业外,国家还对哪两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材料三 宣传画

(3)材料三是新中国成立后哪一运动的宣传画?简要分析该历史运动出现的原因?
材料四 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4)材料四中的歌谣赞扬了在农村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推行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5)综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四次重大调整中,哪一次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的变革和调整,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材料一 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1)材料中的“伟大转折”和“全新的道路”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材料二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视察武昌、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谈话,强调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他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是担心“走了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明确提出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即“三个是否有利于”……
(2)“一个中心”的含义是什么?党的哪次会议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说:“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这跟邓小平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相关?材料四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逃往香港)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这是我们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的问题。”
(4)缅怀伟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伟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和思想精髓,材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平哪些优秀品质?中共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大会上?2.选择题- (共28题)
A.深圳 |
B.重庆 |
C.海南 |
D.上海浦东 |
姓名 | 年月 | 基本工资 | …… | 医疗保险 | 养老保险 | 失业保险 | …… |
XXX | XX | XXX | …… | XXX | XXX | XXX | …… |
A.国有企业改革新突破 |
B.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
C.义务教育的普及 |
D.对外开放的深入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 B.外交事业的发展 |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 D.现代的社会生活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青藏铁路通车
C. 西藏和平解放 D. 西藏自治区建立
A. 抗日战争 B. 三大战役 C. 解放西藏 D. 抗美援朝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中共七大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A. 土地改革
B. 改革开放
C. “文化大革命”
D. “大跃进运动”
A. “二月逆流” B. “四五运动” C. 红卫兵运动 D. 批林批孔运动
A. 改进8种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5倍至10倍,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B. 主持原子弹研制,参加氢弹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
C. 带领兰考人民向干旱、风沙、盐碱“三害”宣战,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D. 以“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打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
A. 中共八大 B. 中共九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二大
A. 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B. 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A. 土地改革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A. 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和管理办法 B.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外向型经济 D. 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
A.1984年9月26日 | B.1997年7月1日 |
C.1987年3月26日 | D.1999年12月20日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⑤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设和谐社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A. 各民族共同繁荣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D. 西部大开发
A. 可持续发展战略 B. “863”计划
C.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 研制“两弹一星”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