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22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6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之后我国又开放了广州、上海、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经济开放区。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通商口岸和材料二中的特区和城市,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港口和城市,开放的方式有何不同?
(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家乡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请你为我们家乡的经济建设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2.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判断题(共3题)

4.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
5.
1952年底,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    )
6.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

3.选择题(共15题)

7.
下列哪一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
A. 上海
B. 深圳
C. 南京
D. 厦门
8.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辛亥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国民革命
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的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④①②③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10.
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
11.
(题文)新中国成立是一个旧时代终结的标志,下面属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是(  )
A.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重要军事力量
C.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
D.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2.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
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20世纪20年代,***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4.
表格反映了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B.优先发展工业
C.优先发展农业D.优先发展文化
15.
1956年国庆阅兵仪式上,***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看,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说的“飞机”制造于
A.土地改革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16.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这是对下列哪位模范人物的真实写照(   )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
17.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 “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大跃进”运动开始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8.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是{#blank#}1{#/blank#}。
19.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0.某商场第一次用11000元购进某款拼装机器人进行销售,很快销售一空,商家又用24000元第二次购进同款机器人,所购进数量是第一次的2倍,但单价贵了10元.
21.某商场第一次用11000元购进某款拼装机器人进行销售,很快销售一空,商家又用24000元第二次购进同款机器人,所购进数量是第一次的2倍,但单价贵了10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