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012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4/6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è)制 肆(nüè 挑(xìn) 叱咤(zhà)风云
B.迷(wǎnɡ)    徘(huái)   博弈( yì) 精彩绝伦(lún)
C.(jiān)默 (pì)护 (bì)美 自怨自(yì)
D.(qiào)骂 (jī)绊 (shòu)猎    (chěng)强施威
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C.《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D.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北京大学,又想报清华大学,真是见异思迁
3.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参差不齐 目空一切 顾名思义 不拘小节
B.叹为观止 鸦雀无声 千载难逢 剑拔驽张
C.神秘莫测 拈轻怕重 焦躁不安 妇孺皆知
D.义愤填膺 出其不意 略胜一筹 重振旗鼓
4.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田径运动的魅力不在于记录,人反正是干不过上帝的,但人的力量、意志和优美却能从那奔跑与跳跃中得以充分展现,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B.贝多芬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C.我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其顺序排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 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①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②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③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④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6.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其《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了和谐美好的理想境界。
B.当代作家史铁生作为一位肢体残疾的作家,在《我的梦想》中写出了对体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C.《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孙权劝学》即选自本书。
D.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社戏》就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杜甫的《石壕吏》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请选出有误的一项(______)
A.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C.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
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2)杜甫忧国忧民,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___________”,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短文两篇》,完成后面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犊之劳形
③亭亭净
清涟而不妖
⑵用两条或三条“/”为第①句划分朗读节奏,翻译第②句。
①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⑶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②中峨冠多髯者
B.①无丝竹乱耳 ②莲出淤泥而不染
C.①与外人间隔 ②迷,不复得路
D.①有仙则   ②不能其一处也
⑷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请你用心品味,并分别写出你领略到的作者情怀。
⑸古人为了自我警自诫,还作“座右铭”,意即置于座位之右,时时提醒自己。请写出你的座右铭,与同学们共享。
9.
阅读课外文言文故事,完成后面问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①文不识:人名。②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书映光而读之     ②主人
(2)用“/”给下面一句话划出一处停顿。  愿 得 主 人 书 遍 读 之。
(3)翻译句子。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阅读全文,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匡衡的事迹。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①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②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③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④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⑤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⑥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

⑦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⑧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⑨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

⑩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选自《读者》2017年10期,有删改)

【小题1】作者在读古诗的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阅读全文,请补充完整。
⑴学龄前跟着父亲读古诗,很多地方不明白。

⑶到上海后读父亲的评点批注,感受诗人的匠心。

【小题2】语言理解与欣赏。
⑴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其表达的妙处。)
⑵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请结合加点词语内涵,谈谈我当时的心理。)
【小题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中两个“闪闪发光”的内涵。
⑴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
⑵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小题4】下列对文中理解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中的“失望”,是因为爸爸没有抽查我能背的《满江红》。
B.第⑥段中的“惊喜”,是因为我读出了《绝句》中的画面感。
C.第⑥段中的“担忧”,是因为我读不出古诗中催人上进的意思。
D.第⑦段中的“轻松”,是因为我被古诗中优美的景色吸引了。
【小题5】文中“我”用多种方法读诗,如:大量背诵、联想画面、圈点批注、请教名师等,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结合你的读诗经历,阐述理由。
11.
阅读徐迟的《枯叶蝴蝶》,完成小题。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地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枯叶蝴蝶的命运。
【小题2】语言理解与欣赏:
⑴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这样写的妙处。)
⑵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请结合两个加点词语的内涵,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小题3】作家徐迟面对枯叶蝴蝶的命运,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请写出来。

5.名著阅读(共1题)

12.
本学期,你一定进行了许多整本书阅读活动。大家读完《朝花夕拾》后,班级要开展一次“走近《朝花夕拾》,解读鲁迅情怀”的阅读展示活动,请你根据提示设计阅读分享要点,展示自己独特阅读感受。
走近整本书《朝花夕拾》分享要点设计:
⑴(难忘那人,那段曾经的往事)
请从书中选一位对鲁迅先生影响较大的人,把他曾经的故事概述一二。
⑵(不喜那人,那段难忘的故事)
请从书中选一位鲁迅先生曾经遭遇的不光彩的小人物,并概述其一主要事件。
⑶(读完《朝花夕拾》,解读先生情怀)
读完此书,说说你眼中的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6.作文(共1题)

13.
写作

一个汉字,一段记忆,一种生活。人们喜欢用一个汉字来形容一年中曾经的感动或感慨、曾经的悲哀或悲痛、曾经的幸福或幸运,把自己的记忆、自己的情绪和期待浓缩在这一个汉字中。一年的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你将用哪一个汉字来表达自己过去一学年的体验和感受呢?

请以“__________,我的年度汉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从“搏”“梦”“变”“泪”“苦”这5个字中任选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2)书写认真,卷面整洁,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