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三中等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15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6

1.综合题(共2题)

1.
今年是2019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年,在此,让我们重温历史,砥砺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每年需要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在帝国主义正在形成的19世纪末,这件大事成了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信号。

材料三 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恪守……连外国人也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了。”这样,中国有国家之名,再无主权之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南京条约》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哪一条款?
(2)材料二中“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依据的是《马关条约》的哪一条款?这个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第六款”“第七款”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该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条款是什么?
(4)谈谈你对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的认识。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求富运动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材料二 革命者历尽千幸万苦,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上

材料三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强求富运动”指什么事件?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影响下诞生的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什么?
(3)材料三中“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为此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什么运动?主要的领导人物是谁?这次变革中诞生的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感悟“中国追随世界潮流”的历程,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具有怎样优秀的品质?

2.选择题(共14题)

3.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4.
“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的响亮口号。174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他就是
A.左宗棠
B.关天培
C.林则徐
D.邓世昌
5.
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中写到:“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北伐失利B.永安建制C.安庆陷落D.天京事变
6.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占领香港岛
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7.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D.黄花岗起义
8.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9.
近代以来很多仁人志士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他们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推翻清朝统治B.实现君主立宪制C.挽救民族危亡D.建立民主共和国
10.
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轮船招商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D.设立京师大学堂
11.
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2.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
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14.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15.
李鸿章自己曾经这样自嘲:“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这是李鸿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 )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签订《马关条约》
C.签订《辛丑条约》D.开展洋务运动
16.
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
A.强学会成立B.《万国公报》创办C.公车上书D.百日维新开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