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13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0

1.判断题(共1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战争名称
起止时间
发动国家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国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甲午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英、法、俄、日等八国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这三场战争都发生在19世纪。
(2)这三场战争的发动者都有英国。
(3)这三场战争逐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4)鸦片战争后英国取得了在通商口岸驻地建屋等特权。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侵略者占领了北京。

2.综合题(共6题)

2.
下图为《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示意图》,请将下列图例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3.
观察下列《鸦片战争形势图》,回答问题:
(1)请将下列相应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鸦片战争后,签订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B.《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广州

(2)据图指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什么特点?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日清战争重组了东亚国际关系,欧美列强在东亚的强权秩序被削弱,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不情愿地接受了新生强国日本。清国失去了对朝鲜的独占权和国土台湾。国内内乱蜂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给东亚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变化
(3)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5.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侵占中国领土,蹂躏中国主权,掠夺中国财富,使我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回答:
(1)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国?掠夺中国赔款最多的是哪一国?
(2)《马关条约》中哪一规定体现帝国主义采用资本输出方式,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近代史上哪个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近代史上通过各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上有何变化?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6.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洋务派举办新式教育事业,洋务派首先感到的是急需翻译人才,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招收满族学生入馆学习,除学习外文外,还学习汉文。以后又陆续设立了一批以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主的学校。为了适应近代化工业的需要,洋务派举办了以学习外国科学技术为主的各类学堂。洋务派还开办了以建设新式海陆军服务的各类军事学校。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72年清政府选派的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从上海登船放洋。由于风气未开,广大北方地区没有一人入选,学生都来自东南沿海的省份,特别是广东南海、新会一带。…他们在国外刻苦求学、勤勉自励,大多学有所成。归国后,在教育、外交、工会、军事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林文《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评析》
材料三: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摘编自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举办新式学校的特点,并指出其直接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批留美学生来源的区域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出现的变化。
7.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救国探索史,据此回答问题:
(1)由地主阶级掀起的自救运动是什么?其中央代表人物是谁?
(2)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3)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在学习内容上有所不同,请指出两者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3.选择题(共7题)

8.
1901年,李鸿章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上年事变”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内容都涉及(  )
①割地
②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投资办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改革政治体制
B.发展民族工业
C.反侵略反封建
D.推翻军阀统治
11.
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12.
“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的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材料中的“这项条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北伐战争
14.
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下列报纸以宣传君主立宪制为主旨的是( )
A.《申报》B.《民报》C.《南风报》D.《万国公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6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