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 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五例)?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对比一下,这些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 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五例)?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对比一下,这些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
近代中国不断遭到外来侵略,但先进的中国人始终在不断的探索救国的道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李鸿章等人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海军,力图强兵富国。随着中国甲午战败,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早年的行医实践中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心探寻救国的道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所说的“办了一辈子事”主要是指他积极参与的什么事件?你是否同意李鸿章对自己所办之事的评价?请说明理由。
(2)梁启超等人发起的哪个历史事件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句话反映了他们的什么要求?
(3)结合所学回答,孙中山为了“医国”进行了哪些努力?最终结果如何?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李鸿章等人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海军,力图强兵富国。随着中国甲午战败,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早年的行医实践中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心探寻救国的道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所说的“办了一辈子事”主要是指他积极参与的什么事件?你是否同意李鸿章对自己所办之事的评价?请说明理由。
(2)梁启超等人发起的哪个历史事件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句话反映了他们的什么要求?
(3)结合所学回答,孙中山为了“医国”进行了哪些努力?最终结果如何?
3.
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近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材料二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试图建立的两种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两件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材料二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试图建立的两种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两件事件的历史意义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主张,最早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得到了实践?该事件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思想观点出现的共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材料三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什么?
(3)以上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主张,最早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得到了实践?该事件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思想观点出现的共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材料三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什么?
(3)以上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2.选择题- (共8题)
5.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赔款2100万银元 |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
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
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
6.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7.
“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A.《南京条约》 | B.《辛丑条约) |
C.《马关条约》 | D.《北京条约》 |
9.
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 |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
C.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
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 |
10.
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11.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