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5题)
2.综合题- (共3题)
6.
材料:一封沉痛的日本“劝降书”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隆)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于当今世界呢?想想30年前,我们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可是最终我们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想必你是知道原因的?在危难之时,我们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早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请回答:
(1)这封信涉及到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2)日本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隆)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于当今世界呢?想想30年前,我们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可是最终我们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想必你是知道原因的?在危难之时,我们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早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请回答:
(1)这封信涉及到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2)日本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洋务派积极学习西方国家,主要事迹有: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概括洋务派进行军事建设的方式有哪些?(回答三点即可)
(2)除了上面表格里的企业,请你写出洋务派创办的其他企业名称。(回答两个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它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材料: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洋务派积极学习西方国家,主要事迹有:
年 份 | 举 措 |
咸丰十一年(1861) | 恭亲王奕訢、文祥托总税务司赫德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水师来华创设新水师 |
同治四年(1865) | 李鸿章、曾国藩设江南制造总局于上海 |
同治五年(1866) |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
同治九年(1870) | 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
光绪元年(1875) | 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 |
光绪二年(1876) | 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驾船 |
光绪六年(1880) | 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
光绪十一年(1885) | 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
光绪十四年(1888) |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概括洋务派进行军事建设的方式有哪些?(回答三点即可)
(2)除了上面表格里的企业,请你写出洋务派创办的其他企业名称。(回答两个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它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8.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中国国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康有为有什么行动?(回答两点即可)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回答两点即可)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中国国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康有为有什么行动?(回答两点即可)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回答两点即可)
3.选择题- (共20题)
9.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11.
鸦片流入中国,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仅1848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当时买卖东西一般用铜钱,而农民交税却要求用白银,农民不得不把铜钱换成白银。1845年,1两银子能兑换2000多文,而几十年前,1两银子只能兑换1000文铜钱。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鸦片战争后鸦片流入中国的数量急剧上升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 ③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④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银贵钱贱的情况
①鸦片战争后鸦片流入中国的数量急剧上升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 ③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④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银贵钱贱的情况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3.
(题文)在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这句台词的错误主要在于
A.李鸿章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
B.李鸿章没有经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圆明园是被日军烧毁的 |
D.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烧毁的 |
14.
有历史学家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
A.是由鸦片问题导致了战争 | B.是为了占领中国的领土 |
C.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D.参加侵略中国的国家增加 |
16.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海军名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 )
A.率军收复边疆,维护国家统一 | B.坚持推行禁烟,打击英国烟贩 |
C.在大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 D.引进西方国家技术,创建海军 |
18.
1889年5月出使美国的清朝政府大臣张荫恒奏请清政府以长方形黄色龙旗为国旗,旗面黄色为满族的代表色,旗上的龙则象征皇帝。这面国旗于1900年在全国开始悬挂,直至清朝灭亡。黄龙旗开始在全国悬挂之际,正值国家危难之时。这里的“国家危难”是指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 | C.太平天国运动 | D.八国联军侵华 |
20.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 | B.赔款二亿两 |
C.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 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
23.
“中国人口约为4 亿5 千万,列强要求中国赔款4 亿5 千万两白银,用意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纳1 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26.
1915年,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打倒中华民国的叛徒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这是由于袁世凯:( )
A.派人刺杀了宋教仁 | B.逼迫清朝皇帝退位 |
C.宣布恢复皇帝制度 | D.派兵镇压护国运动 |
27.
2017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6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顺序排列(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武昌起义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⑥建立兴中会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武昌起义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⑥建立兴中会
A.⑥①④⑤③ |
B.⑥②①④③⑤ |
C.⑥①④③⑤ |
D.⑥②①④⑤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