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同步练习1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07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5

1.综合题(共2题)

1.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来说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名.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从此开始。
材料二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
材料三 定格的历史一页

请回答:
(l)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就材料一、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谈谈它们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为了更好地了解一些有关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大决战的历史,马小虎同学收集了以下几部经典电影。请你结合这五部作品,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
A:《大决战——辽沈战役》
B:《大决战——淮海战役》
C:《大决战——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E:《挺进大别山》
(l)请你结合下列所给的提示,选择相对应的影片。
①断敌退路,关门打狗:_______________;
②千里跃进,战略进攻:_______________;
③分割包围,先打两头:_______________;
④千里战线,三路作战:_______________;
⑤中间突破,规模最大:_______________;
(2)假设这些影片的摄制组都是采取了实地拍摄,请你分别说出拍摄每部影片应该去的地点。(各选一处即可)
(3)如果想了解邓小平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你应该观看其中的哪些影片?请说出他在解放战争申的具体贡献。
(4)请你总结一下,这些军事行动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共10题)

3.
“蒋介石搞重点进攻……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这一战略部署是( )
A.转战陕北B.解放山东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陈赓挺进豫西
4.
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会毁于战火,但它们最终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这主要是由于( )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B.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
5.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支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解放区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蒋介石
C.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房屋等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6.
1947年6月30日,在黄河中下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声炮响之后,晋冀鲁豫解放军10余万人马开始由北向南强渡黄河。指挥这次军事行动的是(  )
A.刘伯承、邓小平B.谭震林、贺龙
C.林彪、罗荣桓D.陈毅、粟裕
7.
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作战时间B.作战部队C.胜利因素D.战役结果
8.
《孙子兵法•谋略篇》中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下列哪座城市的解放体现了上述策略( )
A.南京B.北平C.沈阳D.天津
9.
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下列描述与其相符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10.
“图像是可视的历史。”下面这幅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49年4月23日,它标志着( )
A.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被基本消灭
D.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
11.
下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记载着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3.单选题(共1题)

13.
下图人民日报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