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06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8

1.综合题(共5题)

1.
读材料并简答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黑暗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去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夺回那我那可爱的家乡!哪年哪月才能夺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的家乡!”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识图并简答

(1)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发动者是谁?
(3)中国共产党提出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实现有何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战(指抗日战争)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摘自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
材料二:“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抵达重庆时在飞机场的谈话摘录
材料三:“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去,我们去了,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1945年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真实目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前往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次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
(4)***为什么说“我们去得好”?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材料三:1949年4月20日晚,中路大军的突击队首先发动渡江战役,一声令下,在水面待命的解放军部队千船竞发。第27军某团5班的渡船冲在最前面,他们不怕牺牲,迎着敌人的火力冲锋,第一个在繁昌县保定乡夏家湖登上长江南岸,成为“渡江军一船
——综合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和《二十七军军史》
(1)根据材料一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战役是  
②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的主要歼敌地点有       。(填两个即可)
③在解放北平的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手段是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④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是     
(2)结合材料二,联系自己所学知识,分析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3)请你根据材料三归纳出“渡江第一船”的精神。
5.
   中、日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近代日本给中国带来沉重灾难,回顾两国关系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日本发动的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2)历史教师唐老师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导学案的部分内容,如果你是唐老师的学生,请将此导学案填充完整。

材料二

(3)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的特点。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布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争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
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
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余人
不到11万人
 
材料四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死伤三千五百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的巨大代价。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何重要影响?

2.选择题(共18题)

6.
《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
A.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B.拆毁大沽炮台
C.赔款4.5亿两白银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7.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8.
“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船坚炮利,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 ( )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9.
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
A.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必须建立人民政权
C.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10.
1919年5月5日以后,在北京的许多商铺门前纷纷贴出了:“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出;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进行”这样的对联,为的是支援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11.
下图所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学校,它创建于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12.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的一种战略战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13.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
14.
下图是小明在上海参观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
A.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15.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A.南京和武汉
B.南京和上海
C.重庆和武汉
D.南京和重庆
16.
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悲喜剧,在报纸的头版中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1949年4月23日,李先竹最有可能在当天报纸上阅读到的头条新闻是
A.城头变幻大王旗,清帝宣统下诏退位
B.火烧赵家楼,30多名学生遭政府逮捕
C.应蒋之邀,***抵渝共商建国大计
D.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7.
标志全面内战爆发的事件
A.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B.国民党军队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18.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诞生
D.抗美援朝的胜利
19.
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起止时间是
A.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
B.1932年1月到1945年5月
C.1936年12月到1945年9月
D.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20.
被日本占领了长达半个世纪,终于在1945年10月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旅顺
B.大连
C.台湾
D.福建
21.
有一段发言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发言应放置在哪个纪念馆门前
A.平型关战役纪念馆
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2.
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③讨论了抗战胜利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④决定建立敌后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
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A.南昌起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