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根据材料一,日本通过什么事件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该事件中签订的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使“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所述的“自救之路”中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口号?自救之路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根据材料一,日本通过什么事件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该事件中签订的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使“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所述的“自救之路”中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口号?自救之路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众所周知的,中西文化一经接触,我们那经历两千年无劲敌的“汉族中心主义”就被摧枯拉朽了。因此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汉族中心主义”向“欧洲中心主义”的不断让位史。在这历时八十年的“西化”过程中,清末的三位政改专家——李鸿章、康有为和孙中山,是一个比一个激烈的;一个比一个彻底的。也可说是“汉族中心主义”向“欧洲中心主义”让步,愈让愈多。
——摘编自《晚清七十年》
(1)材料中,英国同中国打的“全仗”指哪次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重要影响?
(2)英国和哪国在第一次“半仗”中火烧圆明园?这次战争前后,是哪个国家趁火打劫,犯下了怎样的暴行?
(3)材料中,在中国“西化”过程中,清末的政改专家李鸿章和康有为分别进行了哪些活动?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众所周知的,中西文化一经接触,我们那经历两千年无劲敌的“汉族中心主义”就被摧枯拉朽了。因此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汉族中心主义”向“欧洲中心主义”的不断让位史。在这历时八十年的“西化”过程中,清末的三位政改专家——李鸿章、康有为和孙中山,是一个比一个激烈的;一个比一个彻底的。也可说是“汉族中心主义”向“欧洲中心主义”让步,愈让愈多。
——摘编自《晚清七十年》
(1)材料中,英国同中国打的“全仗”指哪次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重要影响?
(2)英国和哪国在第一次“半仗”中火烧圆明园?这次战争前后,是哪个国家趁火打劫,犯下了怎样的暴行?
(3)材料中,在中国“西化”过程中,清末的政改专家李鸿章和康有为分别进行了哪些活动?
3.
【屈辱与探索】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自强的中国人进行了近代化探索,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等历程......道路艰难曲折。
(1)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中那几次首都沦陷?
(2)什么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当时中国的实际掌权人是谁?
(3)为寻找救国之路,十九世纪60-90年代的探索人主要是学习西方的什么方面的长处?
(4)中国近代一次次的列强侵略,给你的最大感悟是什么?
材料一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自强的中国人进行了近代化探索,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等历程......道路艰难曲折。
(1)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中那几次首都沦陷?
(2)什么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当时中国的实际掌权人是谁?
(3)为寻找救国之路,十九世纪60-90年代的探索人主要是学习西方的什么方面的长处?
(4)中国近代一次次的列强侵略,给你的最大感悟是什么?
2.判断题- (共6题)
3.选择题- (共8题)
10.
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黄海大战③戊戌变法
④天京的陷落⑤第二次鸦片战争⑥鸦片战争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黄海大战③戊戌变法
④天京的陷落⑤第二次鸦片战争⑥鸦片战争
A.⑥⑤①②③④ | B.⑥③④⑤②① | C.⑥⑤④②③① | D.⑥⑤④③②① |
11.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违背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
B.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
C.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
D.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遍布全国各地 |
12.
《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
13.
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基本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侵略者是在那次战争中? (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解放战争 |
15.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其间不仅搬入了外国的枪炮、弹丸、雷管,而旦外国的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这些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銷,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要求 |
B.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 |
C.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D.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
4.填空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6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