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十二中2017年八年级上历史半期试题及答案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04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9

1.综合题(共4题)

1.
观察下图,(1)写出图一中A、B、C、D、E、 F等地点还没有写出的名称。

A: 广州 ;B:     ;C:  福州  ; D:  宁波   ;E:  上海   ;F: .

(2)图二所示是中国近代哪一场战争所致哪一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3)从图一到图二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看出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2.
观察下列图片场景:

(1)材料中的图一和图三分别是哪次战争签订什么条约的场景?
(2)简说图三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下
材料二 甲午战后,某某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好像)之树然(样子),教育犹(如)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纱厂得到了发展。但大战结束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1)材料一中探索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君主立宪”的事件分别是什么?探索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这个“某某”是谁?他“救国”的主张是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探索历程的认识。(写出一点即可)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1)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是什么?
材料二 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2)“此事”指什么?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材料三 《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3)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4)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2.列举题(共2题)

5.
列举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
(1)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除洪秀全外还有:  (写出1人即可)
(2)洋务派代表中央是奕䜣,地方有李鸿章、  等(写出1人即可)
(3)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   等(1人即可)
(4)袁世凯死后,中国军阀混战,奉系是以   为首。
6.
列举近代历史上下列时间发生的大事件
(1)1860年:     (2)十九世纪60-90年代:      
(3):1898年:   (4)1911年:

3.选择题(共18题)

7.
十九世纪50至70年代,在黔东南爆发了苗族农民张秀眉起义和侗族农民姜映芳起义,进行反清斗争。同时,在广西有人也率众起义,建国号,定都城,与清对峙,东征西讨,后内讧腐败,持续斗争14载,最后失败,但这一运动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对中国近代史有着深远影响。下列与这一运动有关的准确“关键词”是(  )
A.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 天京 淮军B.1853年洪秀全金田起义 天京 湘军
C.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 南京 湘军D.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 天京 湘军
8.
在近代史上,日本曾挑起了甲午战争,“甲午”是指哪一年(   )
A.1893年B.1894年C.1895年D.1896年
9.
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②邓世昌率致远舰直冲敌舰,为国捐躯 ③林则徐率兵抵抗 ④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⑤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10.
反帝爱国运动——   运动,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  )
A.三元里抗英B.太平天国C.反割台D.义和团
11.
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下图《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   )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12.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下列史实印证了林则徐担忧的是(    )
A.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打开了中国国门B.香港岛被英国占领150多年
C.俄国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D.日本占了台湾
13.
下列表述与林则徐有关的一项是(  )
A.坚守虎门,战死炮台B.虎门销烟,意志坚强C.收复新疆,捍卫主权D.黄海大战,以身殉国
14.
李鸿章认为:“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时有识之士的行动是(   )  
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②创办轮船招商局 ③创办福州船政局 ④创办汉阳铁厂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15.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此段话中的“皇上”实行的变法之策包括(   )
①发展农工商业 ②改科举废八股 ③筹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④设立新式学堂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6.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戊戌六君子中哪位说的(   )
A.刘光第B.谭嗣同C.杨锐D.康广仁
17.
造成辛亥革命后10多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B.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D.孙中山继续革命
18.
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
A.篡夺革命果实B.镇压“二次革命”C.公然复辟帝制D.出卖了维新派
19.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
A.《民法大全》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资政新篇》D.《中华民国约法》
20.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是因为它(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B.完成了近代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C.结束了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自强求富B.爱国救亡C.实业救国D.民主科学
22.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史实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创立兴中会B.成立中国同盟会C.领导辛亥革命D.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24.
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士、小姐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念?()
A.平等观念B.民主观念
C.自由观念D.等级观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列举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