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经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 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迭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l)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动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
(3)据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经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 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迭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l)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动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
(3)据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
甲午战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同时它又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条约中什么方面的内容?此条约对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二 甲午战败,严复觉得再不振兴。就要亡种亡国。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仿西方,进行维新变革,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严复的救国思想。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实践严复思想的政治运动是什么?是由哪一政治派别发起的?
材料三 甲午战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梁启超同样指出:“苟实业更不振兴。则不出三年,全国破产,四万万人必饿死过半。”
(3)依据材料三概括张謇、梁启超的救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张謇是如何实践自己的救国主张的。
材料一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条约中什么方面的内容?此条约对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二 甲午战败,严复觉得再不振兴。就要亡种亡国。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仿西方,进行维新变革,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严复的救国思想。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实践严复思想的政治运动是什么?是由哪一政治派别发起的?
材料三 甲午战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梁启超同样指出:“苟实业更不振兴。则不出三年,全国破产,四万万人必饿死过半。”
(3)依据材料三概括张謇、梁启超的救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张謇是如何实践自己的救国主张的。
2.判断题- (共1题)
3.
小明的班级为了重现“清末民初学生的学习状况”,排演了一出历史剧。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剧情中有哪四处设置不符合史实,并说明理由。
1896年的一天,17岁的刘子强进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读书。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知识和文化,临行时父亲为他买了一些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介绍西方学术的著作。学校的生活虽然很紧张,但他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让他永远难忘。1901年他学成毕业。1906年,为了求取功名,他又参加了科举考试,中了头名状元,全家庆贺。
(l)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3)错误:
理由:
(4)错误:
理由:
1896年的一天,17岁的刘子强进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读书。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知识和文化,临行时父亲为他买了一些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介绍西方学术的著作。学校的生活虽然很紧张,但他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让他永远难忘。1901年他学成毕业。1906年,为了求取功名,他又参加了科举考试,中了头名状元,全家庆贺。
(l)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3)错误:
理由:
(4)错误:
理由:
3.选择题- (共10题)
5.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 |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
6.
下列能体现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作品之共同点的是( )
A.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 |
B.适应抗战需要,为中华民族自强和打败日本侵略者而作 |
C.反映了科举制度废除后中华文化的复兴 |
D.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
8.
20世纪初,有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写过《京华百二竹枝词》,其中咏叹女学生这样写道:“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社会风俗变化源于( )
A.汉唐遗风 | B.因循守旧 | C.欧风美雨 | D.以俄为师 |
10.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洋务运动的推动 |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D.辛亥革命的发生 |
11.
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商办企业统计表:
统计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②海外华侨竞相投资③辛亥革命的推动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激励措施( )
年份 | 新建商办企业 | 新投资总额 | ||
数量(家) | 年平均增长数(家) | 新投资(万元) | 平均增长(万元) | |
1901—1911年 | 326 | 30 | 8620 | 783.7 |
1912—1919年 | 470 | 60 | 9500 | 1187.5 |
统计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②海外华侨竞相投资③辛亥革命的推动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激励措施( )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2.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