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同步练习1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02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0

1.综合题(共4题)

1.
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遗址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中所说的地方在北京的哪条胡同?根据条款,列强在这条胡同里取得了哪些特权?
2.
下面是20世纪初《安徽俗语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一部分:
“一更里,坐兰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国家事,好不羞惭。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侮。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总说是,国强弱,与我无干。要晓得,国若危,家何能保……”
请回答:
(l)列举史实说明从1840年到1901年中国是如何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举两例反驳“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的观点。
(3)用你熟悉的词语概括“国若危,家何能保”的意思。
(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国家强弱与自己的关系如何?
3.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中国近代化的先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材料二:李鸿章大事年表摘录

1863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
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
1871年,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
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年,奏设开平矿务局。寿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
1879年,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请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这个派别的主张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2)写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所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写出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各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 (1898年)光绪帝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才能,试以实职,……给予特赏,以昭激励。”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变法的内容。
(3)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景?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2.选择题(共11题)

5.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约名称与内容相匹配的一项是( )
A.《南京条约》:割让香港
B.《马关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
C.《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D.《辛丑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
6.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
洋务运动
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辛丑条约》
清政府完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AB.BC.CD.D
7.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的一份公告,公告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库页岛
C.甲午中日战争——台湾
D.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
8.
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  )
姓名
籍贯
官职
阵亡地点
邓世昌
广东番禺
副将加提督衔
黄海大东沟
李仁党
湖南桂阳
副将加总兵衔
辽宁盖平
杨用霖
福建闽县
副将
山东刘公岛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0.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
“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可能出现的画面是:
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
D.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12.
据《山西地域文化》记载,胡聘之任山西巡抚期间,1892年在太原三桥街兴建火柴局,生产“牴羊”牌火柴,这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开端。他又办太原机器局,设山西商局,兴建正太铁路(太原到河北正定柳堡)。从这段材料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胡聘之在太原兴建的火柴局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开端
B.胡聘之对山西近代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C.太原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D.山西的近代工业在全国起步最早
13.
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下,堪称中国重工业的奠基人。这里的“他”是指
A.曾国藩B.李鸿章
C.张之洞D.左宗棠
14.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
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建立
C.《万国公报》的创办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15.
1898年6月到9月,清朝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1898年是农历的( )
A.辛亥年B.戊戌年C.甲子年D.辛丑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