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同步练习1期中测试(一)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00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3

1.综合题(共3题)

1.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析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你怎样理解“帝国”变为“民国”?
(3)从材料三到材料四,新文化运动宣传内容有何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对材料四中思想的探索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2.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
(2)材料二所述的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请用“”在材料中标出来)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大成果?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不可征服,也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指哪些人?
(3)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是指什么事?
(4)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5)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什么精神?

2.选择题(共19题)

4.
库页岛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哪一条约的签订使其离开了祖国的怀抱( )
A.中俄《辛丑条约》B.中俄《瑗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改订条约》
5.
“拜上帝会兴起之际,正是鸦片战争后国困民穷之时。清政府把军费开支及赔款转嫁到百姓身上,致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加重。又值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以上内容说明“拜上帝会”成立的主要背景是①列强的侵略②巨额赔款加重农民的负担③自然灾害严重④洪秀全个人命运坎坷(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
2017年2月10日。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最有资格当选1894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是( )
A.邓世昌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
7.
它是最早成为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工人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今天,它已经成为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龙头。它是( )
A.北京B.武昌C.武汉D.上海
8.
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9.
下图是某一条约签订的情景,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台湾割让给日本
C.《辛丑条约》的签订D.百日维新的失败
11.
下图是漫画《如此“修墙”》,描绘的是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与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封建专制制度)上。下列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签订《马关条约》
C.签订《辛丑条约》D.开展洋务运动
12.
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民族企业家,你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C.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
D.训练新式军队
13.
课堂上,老师问大家哪一个历史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同学们给出了四种答案,请你帮大家选出正确的一项
A.公车上书B.光绪帝下诏变法C.建立兴中会D.建立同盟会
14.
对联也能承载历史,见证时代。“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幅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哪一年?()
A.1894年B.1911年
C.1912年D.1915年
15.
瞿秋白于1899年诞生于常州青果巷。在13岁时他决然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以表达对: ( )
A.清政府开展自强运动的响应B.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拥护
C.“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认同D.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的支持
16.甲烷是{#blank#}1{#/blank#}和{#blank#}2{#/blank#}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方程式是{#blank#}3{#/blank#},现象是发出{#blank#}4{#/blank#},放出{#blank#}5{#/blank#},生成{#blank#}6{#/blank#}和使澄清石灰水{#blank#}7{#/blank#}气体。
17.
下图是小红同学的笔记,据此可以判断这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运动,下面对该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
②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③这次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④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18.
参考下表内容,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国民革命运动
19.
据下图判断“读书摘要”中的“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三大
20.
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21.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这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
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22.如图,在△ABC中,∠ACB=90°,M、N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D,使CD= {#mathml#}13{#/mathml#} BD.连接DM、DN、MN.若AB=6,求DN的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