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抗日战争是育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阶段。在亡国灭种之际,中华民族彻底觉醒,唤发出巨大凝聚力,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种。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不同角度分析在抗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的内涵。
【角度一】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代表同祭黄帝陵。国共两党在经历十年内战后,首次聚在一起,同派代表共祭黄陵,以表达停止内战、团结御侮的决心。大敌当前,对共同祖先的认同让他们捐弃前嫌、共赴国难,黄帝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精神领袖。
【角度二】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中国军队,以伤亡25万人的巨大代价,奋力抵抗3个月。美国总统特使埃丈思·卡尔逊观战一个月后,致信罗斯福总统说:“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而就在几年前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时,关东军不过万人,中国驻东北的军队却有20多万人。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不仅让东北沦丧还受到国际社会的鄙夷。当顾维钧向各国代表逐个求援,得到的回答是:“你们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别人替你对付日本?”及至全国抗战爆发,各国的援助才接踵而至。这一前一后的比较,又说明一个道理: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
——贾勇、孙承斌《这一天,中华民族浴火重生》
【角度三】南京大屠杀之前,中日双方的战斗还是胜负之战;南京大屠杀之后,双方已是生死之战。日本军阀惊讶地发现,仅仅过去40年,这个大陆种群已经变得有些陌生了。甲午战争中,中国人只有两种情景,一种是悲惨,另一种是非常非常悲惨。抗日战争中,这两种情景改变了:一种是坚强,另一种是非常非常坚强。
——刘亚洲《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角度四】然而,这场战争是以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为对手的战争,不是以蒋介石政府为对手的战争。因此,即使汪精卫投降,即使蒋介石本身也动摇,但中华民族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日德战争都是以政府为对手的战争,因此,打败了敌军,就挫伤了敌方政府的战争意志,变成日本的胜利。但在以民族为对手的战争,即使在个别的战斗中战胜几百次,只要挫伤不了民族抗战的意志,就不能取得战争全局的胜利。
——【日】井上清著《日本历史》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抗日战争是育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阶段。在亡国灭种之际,中华民族彻底觉醒,唤发出巨大凝聚力,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种。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不同角度分析在抗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的内涵。
【角度一】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代表同祭黄帝陵。国共两党在经历十年内战后,首次聚在一起,同派代表共祭黄陵,以表达停止内战、团结御侮的决心。大敌当前,对共同祖先的认同让他们捐弃前嫌、共赴国难,黄帝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精神领袖。
【角度二】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中国军队,以伤亡25万人的巨大代价,奋力抵抗3个月。美国总统特使埃丈思·卡尔逊观战一个月后,致信罗斯福总统说:“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而就在几年前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时,关东军不过万人,中国驻东北的军队却有20多万人。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不仅让东北沦丧还受到国际社会的鄙夷。当顾维钧向各国代表逐个求援,得到的回答是:“你们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别人替你对付日本?”及至全国抗战爆发,各国的援助才接踵而至。这一前一后的比较,又说明一个道理: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
——贾勇、孙承斌《这一天,中华民族浴火重生》
【角度三】南京大屠杀之前,中日双方的战斗还是胜负之战;南京大屠杀之后,双方已是生死之战。日本军阀惊讶地发现,仅仅过去40年,这个大陆种群已经变得有些陌生了。甲午战争中,中国人只有两种情景,一种是悲惨,另一种是非常非常悲惨。抗日战争中,这两种情景改变了:一种是坚强,另一种是非常非常坚强。
——刘亚洲《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角度四】然而,这场战争是以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为对手的战争,不是以蒋介石政府为对手的战争。因此,即使汪精卫投降,即使蒋介石本身也动摇,但中华民族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日德战争都是以政府为对手的战争,因此,打败了敌军,就挫伤了敌方政府的战争意志,变成日本的胜利。但在以民族为对手的战争,即使在个别的战斗中战胜几百次,只要挫伤不了民族抗战的意志,就不能取得战争全局的胜利。
——【日】井上清著《日本历史》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是如何看待新航路开辟的?
材料二:欧洲和美洲的商人在18世纪建立起了广泛的洲际贸易网,为19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人带着工业产品去西非海岸换取奴隶,而奴隶又被运往大陆出售,最后种植园的产品又出口到欧洲。
——理查德·奥弗里《泰晤士世界历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洲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影响。
材料三:见下图。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由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是如何看待新航路开辟的?
材料二:欧洲和美洲的商人在18世纪建立起了广泛的洲际贸易网,为19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人带着工业产品去西非海岸换取奴隶,而奴隶又被运往大陆出售,最后种植园的产品又出口到欧洲。
——理查德·奥弗里《泰晤士世界历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洲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影响。
材料三:见下图。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由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
2.选择题- (共11题)
5.
思想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思想解放运动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的是( )
A.启蒙运动——人们追求民主与自由 |
B.文艺复兴——人们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
C.新文化运动——人们普遍反对民主与科学 |
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文革错误已得到彻底纠正 |
6.
图一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的封面,图二是《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封面。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

①巴黎公社 ②十月革命
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④马克思主义诞生

①巴黎公社 ②十月革命
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④马克思主义诞生
A.②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7.
***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共产党领导人***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你认为毛泽为;“自行其是”的行为是( )
A.成立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B.建立革命军队,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
C.领导工人运动,夺取中心城市 |
D.确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8.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安事变发生后,确定和平解决的方针
②抗战胜利前夕,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
①西安事变发生后,确定和平解决的方针
②抗战胜利前夕,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②③ |
9.
1950-1954年中国农村小同阶层人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 )
阶级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 B.一五计划完成 | C.三大改造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0.
1979年元旦,为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对台方针调整的背景是( )
A.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C.中美关系正常化 | D.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
11.
甲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64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尔方红1号 |
B.我国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五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 |
C.我国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并将卫星收回地面 |
D.我国不可承接为外国发射卫星的任务 |
12.
(题文)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人们生活的感受,根本上讲并不取决于武功的有无,而是是否享受了文明的生活。像人一样的生活,乃是不可能用任何因素替代的价值追求。从大跨度的历史看,胜败的决定因素,不在武功而在文治。如果以推动文明进步的角度肯定拿破仑,可选择的史实依据是
①夺取政权,加冕称帝
②打败反法联军,扩散法国大革命成果
③征战欧洲,扩疆拓土
④编制并颁布《民法典》
①夺取政权,加冕称帝
②打败反法联军,扩散法国大革命成果
③征战欧洲,扩疆拓土
④编制并颁布《民法典》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13.
“经济方面,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社会文化方面,提倡‘文明开化’,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上述材料反映的改革对本国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使该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B.使该国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
C.使该国走上了政治民主化道路 | D.该国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