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09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3

1.综合题(共3题)

1.
改革与开放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挖掘的战国时期的文物

(1)材料一说明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这条道路”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材料三 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
(3)材料三中的“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材料五  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体制接轨,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抓住机遇,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主要举措和“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
2.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通常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对比中西近代化的历程,回答问题。
【整理脉络】
材料一 下图    

材料二 下图

【知识回顾】
(1)把材料二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3)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体现启蒙思想的文件有哪两个?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探究异同】
(5)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的近代化是从哪一领域开始的?
【总结感悟】
(6)回首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3.
苏格拉底说:“做什么事业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国家亦如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 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
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1)1927 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前进!
——1935年《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2)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哪次?
材料三 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3)为了改变材料三的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什么?优先发展的企业在地区分布上有何特点?
材料四 在领土扩张过程中,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工业的集中地。1860年,美国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四位。而南方盛行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四,概括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南北矛盾焦点问题的法律文件。

2.选择题(共13题)

4.
如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反映了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D.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5.
下表所列为中国历史上有关学校教育的一些史实,其中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6.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
***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
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转折点指
A.挺进大别山B.三大战役取得胜利C.渡江战役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
张謇称兴办实业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B.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C.封建思想的保守性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9.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D.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10.
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问中国,尼克松将自己对中国的7天访问描绘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A.中美关系正式进入正常化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乒乓外交”实现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1.
2016年9月,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要发射。这将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追溯历史,下列科技成果中,表明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无人飞船“神舟1号”发射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D.“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12.
下图所示内容,与哪个史实有关
 
A.《汉谟拉比法典》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3.
“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有了联系,各地区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开始形成世界市场;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国、尼德兰(荷兰)所代替。”这一材料是讲述
A.文艺复兴的意义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丝绸之路的作用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
14.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自然法”等是当时思想家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汇。启蒙思想家热衷“理性”一词是由于( )
A.自然科学的发展B.新航路的开辟
C.人文主义的出现D.资本主义兴起
15.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被誉为“一脚踏出的灵感”.这项发明(  )
A.直接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C.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D.为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地便利
16.
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海报(海报译文: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学习制造军火),反映了妇女们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这表明
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B.战争减少就业机会
C.战争波及更多民众
D.民用工业受到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