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材料一: 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材料二: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摘自***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在近代史上是哪一运动,一句话概述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2)材料一中“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近代史上有哪两场运动,这些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中“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在近代史上是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4)材料二中“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中国最终找到了“先进理论”,这一理论是什么?
(5)材料二中“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历史最终选择的“先进社会力量”是什么,这一社会力量在哪年的哪一运动中登上历史的舞台,她又是通过什么组织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
材料二: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摘自***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在近代史上是哪一运动,一句话概述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2)材料一中“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近代史上有哪两场运动,这些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中“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在近代史上是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4)材料二中“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中国最终找到了“先进理论”,这一理论是什么?
(5)材料二中“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历史最终选择的“先进社会力量”是什么,这一社会力量在哪年的哪一运动中登上历史的舞台,她又是通过什么组织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
2.
材料一:下图《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1)材料一中的学校创办地点?这所学校的创办有何意义?
材料二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的。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及东征烈士墓等。
(2)为了完成任务,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开始和破裂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双方合作的共同纲领(政治基础)是什么
(3)第一次合作后,进行了北伐战争,其目的是什么?主战场是哪里?

(1)材料一中的学校创办地点?这所学校的创办有何意义?
材料二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的。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及东征烈士墓等。
(2)为了完成任务,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开始和破裂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双方合作的共同纲领(政治基础)是什么
(3)第一次合作后,进行了北伐战争,其目的是什么?主战场是哪里?
3.
材料一:1933年10月,枪炮声再次隆隆作响,五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材料二:1935年1月……***在会议上批评当时中央的指挥是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要睡觉,也不问是山地还是平原、河道……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红军长征的原因及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点
(2)材料二中“大会”指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3)列举红军从此跳出敌人包围圈及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事件
(4)今年是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材料二:1935年1月……***在会议上批评当时中央的指挥是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要睡觉,也不问是山地还是平原、河道……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红军长征的原因及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点
(2)材料二中“大会”指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3)列举红军从此跳出敌人包围圈及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事件
(4)今年是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2.选择题- (共15题)
4.
京津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祸首”,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的北伐 | B.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
C.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5.
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上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是指( )
A.设立外务部 | B.割让香港岛 | C.割地赔款 | D.拆毁大沽炮台 |
6.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尼布楚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7.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
A.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
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8.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辛亥革命 | B.护国运动 |
C.北伐战争 | D.二次革命 |
9.
“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篇》 | C.师夷长技 | D.民生主义 |
10.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规定颠覆了( )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也” |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天下为主,君为客” |
11.
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
12.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14.
***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C.和平民主建国 |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
15.
“日出东方”“军旗升起”“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赴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军旗升起”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并是( )
A.南昌起义 | B.中共一大的召开 |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D.遵义会议的召开 |
16.
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
A.国共两党分裂了 |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C.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 |
D.蒋介石成立“国民政府” |
17.
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胜利?( )
①释放被捕学生②推翻了北洋政府③免去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④最终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获胜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①释放被捕学生②推翻了北洋政府③免去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④最终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获胜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①③④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