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材料二: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⑴材料一中所说的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名称和起止时间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不同,请根据所学的知识指出来。
⑵材料二中所说的“首都被敌人攻占”是在那一次战争中?
⑶材料二中的“这份礼物””指的是什么?“这份礼物”使列强取得了以前不曾有的侵略特权,这项侵略特权是什么?“这份礼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影响用两句话概括)
⑷列举出中国人民面对入侵表现出的“反入侵的连锁反应”(至少两列)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材料二: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⑴材料一中所说的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名称和起止时间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不同,请根据所学的知识指出来。
⑵材料二中所说的“首都被敌人攻占”是在那一次战争中?
⑶材料二中的“这份礼物””指的是什么?“这份礼物”使列强取得了以前不曾有的侵略特权,这项侵略特权是什么?“这份礼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影响用两句话概括)
⑷列举出中国人民面对入侵表现出的“反入侵的连锁反应”(至少两列)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材料二:梁启超说:“任凭你像尧、舜那么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人答应。”
材料三:民国建立后,当时民间流传出这样的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
(1)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次大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这次革命的领导者是谁?这次革命的领导者被人们称为什么?这位领导者最早喊出了什么口号?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成功之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
(4)材料三中的“老猿”掌权时干的最不得人心的事是什么?“老猿”死后,中国陷入了什么局面?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材料二:梁启超说:“任凭你像尧、舜那么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人答应。”
材料三:民国建立后,当时民间流传出这样的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
(1)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次大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这次革命的领导者是谁?这次革命的领导者被人们称为什么?这位领导者最早喊出了什么口号?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成功之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
(4)材料三中的“老猿”掌权时干的最不得人心的事是什么?“老猿”死后,中国陷入了什么局面?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典章制度远远超过西方国家,只是武器落后。因此,中国要谋求富强之道,只有学习西方的制枪制炮技术,建立工业,建设近代化国防。
材料二: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材料三: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五: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
⑴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涉及的是哪一次运动或革命?(注:回答此题时次序不能颠倒)
⑵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所涉及的运动或革命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⑶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
⑷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中国的典章制度远远超过西方国家,只是武器落后。因此,中国要谋求富强之道,只有学习西方的制枪制炮技术,建立工业,建设近代化国防。
材料二: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材料三: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五: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
⑴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涉及的是哪一次运动或革命?(注:回答此题时次序不能颠倒)
⑵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所涉及的运动或革命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⑶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
⑷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2.选择题- (共25题)
5.
陈旭麓先生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的市场被打开 |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C.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 D.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
6.
作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象征的十二生肖铜兽首,至今已有七个通过不同的途径回归祖国。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的流失与哪两个国家的侵略有关?( )
A.德国和意大利 | B.英国和法国 | C.法国和俄国 | D.美国和日本 |
7.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俄国得到的“好处”是:(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 B.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
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 D.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
8.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失败的标志分别是:( )
A.金田起义、定都天京、洪秀全病逝 | B.太平天国封王建制、北伐和西征、天京陷落 |
C.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 D.太平天国封王建制、北伐和西征、洪秀全病逝 |
9.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B.具有反封建的一面,不具有反侵略的一面 |
C.领导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道路 | D.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 |
10.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
A.甲午战争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思想 | B.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D.中国处于被瓜分的危机中 |
12.
《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
13.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忽略了。”这段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B.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 |
C.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
D.未涉及政治改革 |
22.
秋收起义失利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 )
A.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C.攻占大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D.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