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莆田二十五中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95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12/18

1.判断题(共6题)

1.
以下内容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
以下内容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以“自强”为目的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3.
以下内容叙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严复撰写的《天演论》一书,震动当时思想界。
4.
以下内容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905年,孙中山联合国内革命团体,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兴中会。
5.
以下内容叙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鲁迅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6.
以下内容叙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唐胥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2.综合题(共4题)

7.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二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派创办了哪些以自强为口号的企业(至少举两个例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张謇获得了什么称号?
(3)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8.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一书写道: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内容。(8 分)
类别
历史事件
代表人物
器物层面
 
李鸿章等
制度层面
 
康有为等
辛亥革命
 
观念层面
 
陈独秀等
9.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二  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
材料三第十九条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但参议院对于覆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这里的“起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怎样来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的?
10.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图2中的革命纲领是哪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纲领?
(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的口号?

3.选择题(共8题)

11.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
A.张三B.李四C.王五D.赵六
12.
下列条约中,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的是(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当时的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其中,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    )
A.中国香港岛
B.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
C.中国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等
D.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14.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B.维护清朝统治
C.自强求富D.变法维新
15.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
①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训练新式军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
16.
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A.维新变法运动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17.
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文化运动也因此风生水起,波澜壮阔。《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A.鲁迅B.李大钊C.胡适D.陈独秀
18.

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史书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反映了(    )

4.填空题(共1题)

19.
近代清政府一次又一次的战败,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血泪史。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中国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6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