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8月,清朝统治者向侵略者屈膝投降,魏源激于爱国义愤著书立说。他编撰成当时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文献,提供了国人亟需的外国知识。
——《中华人物志》
材料二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人教版《历史》第三册(必修)
材料三 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人民版《历史》第三册(必修)
材料四 中国真正出路在哪里?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这样,就使1915年开始发起的这场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清朝统治者向侵略者屈膝投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个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魏源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文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二,维新派在当时提出了哪些先进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中的政治纲领是哪一政党的革命理想?这一理想有没有实现?请以史实说明。
(4)材料四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根本变化?后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条“出路”指的是什么?
材料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8月,清朝统治者向侵略者屈膝投降,魏源激于爱国义愤著书立说。他编撰成当时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文献,提供了国人亟需的外国知识。
——《中华人物志》
材料二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人教版《历史》第三册(必修)
材料三 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人民版《历史》第三册(必修)
材料四 中国真正出路在哪里?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这样,就使1915年开始发起的这场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清朝统治者向侵略者屈膝投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个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魏源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文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二,维新派在当时提出了哪些先进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中的政治纲领是哪一政党的革命理想?这一理想有没有实现?请以史实说明。
(4)材料四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根本变化?后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条“出路”指的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是名少帅,是伟丈夫,青史长留兵谏事;为天下悲,为百世惜。功名永铸民族魂。
材料四: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
(3)材料三中的挽联是为谁写的?材料中的“兵谏事”最终是和平解决后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是名少帅,是伟丈夫,青史长留兵谏事;为天下悲,为百世惜。功名永铸民族魂。
材料四: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
(3)材料三中的挽联是为谁写的?材料中的“兵谏事”最终是和平解决后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2.选择题- (共22题)
4.
某影视剧本中有一个场景: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咱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要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
C.日本人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就更难过了 |
D.听说孙中山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
12.
在我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足迹,其中在井冈山可以追寻到的是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C.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D.成为了敌后抗日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
13.
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恩来与蒋介石见面时,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他们相互这样称谓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西安事变
C. 重庆谈判 D. 北平和谈
A.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西安事变
C. 重庆谈判 D. 北平和谈
15.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A.五四运动 | B.中国共产党成立 |
C.国民大革命 | D.南昌起义 |
17.
梅州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为准备一节“探究与实践”课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撤出瑞金”、“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力排终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 |
B.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D.晴天霹雳太行头,英帅朱彭筹此役 |
23.
某中学八年级2班开展有关西安事变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小王同学收集到的材料,其中错误的是:
A.时间:1936年12月12日 | B.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 |
C.目的:要求汪精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 D.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