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东泰安市泰山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0095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4/4/2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
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在联合外国人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人进一步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国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材料三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签订的条约是《   》,该条约让中国失去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指的是谁?(2分)
(2)材料二中“为维护清朝统治”,统治阶级开展了一场自救运动。该运动的后期提出了怎样的口号?(1分)
(3)材料三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   》。(1分)
(4)材料一、三涉及的两场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是什么?(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谭嗣同慷慨赴死图   

材料三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活动?(1分)他们的探索活动有何积极作用?(2分)
(2)材料二中,谭嗣同在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你认为出现“无力回天”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材料三是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纲领,后来在《民报》发刊词中他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分)简要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2分)
(4)请简要评价材料四所述的这场运动产生的作用。(3分)
3.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时期
时间
标志
战线
影响
原因
第一次
合作
北伐
战争
1924~
1927
1924.1 国民党
“一大”的召开
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后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共同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帝反封)
第一次
分裂
土地
革命
1927~
1937
四·一二反革命
政变
 
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带来可乘之机
蒋介石等叛变。共产党建立根据地,武装反抗国民党
第二次
合作
抗日
战争
1937~
1945
 
抗日统一战线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二次
分裂
解放
战争
1946~
1949
1946.6 撕毁“双十协定”
 
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统治,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蒋介石实行独裁,发动内战
 
团结合作
(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及第二次合作时期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2)说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影响。
争端再起
(3)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
感悟历史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面向未来
(5)结合当前形势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作何努力。

2.选择题(共37题)

4.
南京是近代历史的缩影。在此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判断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同一省份的是()
①广州    ②厦门   ③福州   ④宁波    ⑤上海
A.① ②B.③ ④C.② ③D.④ ⑤
5.
下图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展现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武昌首义D.五四爱国运动
6.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n为顶点的底角度数是(   )

7.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n为顶点的底角度数是(   )

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9.
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②邓世昌为国捐躯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④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如图,在Rt△ABC中,D,E为斜边AB上的两个点,且BD=BC,AE=AC,则∠DCE的大小为{#blank#}1{#/blank#}(度).

11.如图,数轴上的点A所表示的数为x,则x的值为(   )

12.如图,数轴上的点A所表示的数为x,则x的值为(   )

13.
你见过老照片吗?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承载着历史遗迹,记录着历史,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下图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的合影,它拍摄的时期是
A.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
14.
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在南京隆重举行。狮子山炮台鸣放礼炮108响,宣告
A.新中国成立B.国民政府垮台
C.南京获得解放D.中华民国成立
15.如图,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BE=AF,CE,BF交于点P.

16.
下列历史著作或报刊,在中国最早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军事,启导当时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是
A.B.C.D.
17.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鲁迅D.胡适
18.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9.

读“金砖五国”轮廓图,关于以上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

20.
在某课本剧中,出现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条幅和口号,你认为该剧的名字最有可能是(   )
A.武昌首义B.洋务兴办C.五四先锋D.北伐凯歌
21.
93年前,中国革命风云激荡,在北京青年学生的带动下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五四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A.爱国、民主B.改革、开放
C.爱国、变法D.变法、革命
22.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签署了《双十协定》
23.
有一同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人主张释放蒋介石,有人主张杀掉蒋介石。这位同学研究的是
A.南京大屠杀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D.九一八事变
24.大小相同的三张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北京地图,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25.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所指
A.日本对东北三省殖民统治B.日本占领华南地区
C.日本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D.日本制造南京惨案
26.
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27.
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思想B.新三民主义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8.
下列信息不能从下图中获得的是

淮海战役示意图
A.战役名称B.战役时间
C.战役指挥者D.战役结果
29.读东南亚图回答:

30.读东南亚图回答:

31.
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
A.称“老爷”B.行握手礼C.缠足D.穿翎顶补服
32.
他是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京张铁路圆了他的这个梦,他是
A.张謇
B.詹天佑
C.竺可桢
D.李四光
33.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34.
有学者认为:张謇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状元民族资本家。张謇创办了
A.汉阳铁厂B.大生纱厂
C.湖北织布局D.开平矿务局
35.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 ②坐轮船出国留学
③陪朋友看电影   ④陪家人看电视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6.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下列哪组条件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37.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下列哪组条件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38.
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39.
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在南京隆重举行。狮子山炮台鸣放礼炮108响,宣告
A.新中国成立
B.国民政府垮台
C.中华民国成立
D.南京获得解放
40.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签署了“双十协定”B.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D.通过了“共同纲领”

3.填空题(共1题)

41.
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重大事件
相关史实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A.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
B.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和清军奋勇抵抗
C.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D.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7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