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中国近代史上涌现了无数的仁人志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曾国藩领导的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民族尊严。( )
改正:
(2)1860年,陈玉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抵抗和反扑。( )
改正:
(3)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丁汝昌同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
改正:
(4)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
改正:
(5)1895年,谭嗣同、梁启超联合在京举人发起了“公车上书”,掀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改正:
(1)曾国藩领导的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民族尊严。( )
改正:
(2)1860年,陈玉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抵抗和反扑。( )
改正:
(3)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丁汝昌同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
改正:
(4)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
改正:
(5)1895年,谭嗣同、梁启超联合在京举人发起了“公车上书”,掀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改正:
2.综合题- (共2题)
2.
“一更里,坐阑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国家事,好不羞惭。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侮。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总说是,国家强与我无干。要晓得,国家危,家何能保……”
请回答:
(1)“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侮。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列举史实说明1840-1901年中国是如何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举两例反驳“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的观点。
(3)请你就“国家危,家何能保”谈谈自己的看法。
请回答:
(1)“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侮。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列举史实说明1840-1901年中国是如何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举两例反驳“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的观点。
(3)请你就“国家危,家何能保”谈谈自己的看法。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孙中山就职誓词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反思?该运动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是光绪皇帝颁布的诏书,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其结果如何?
(3)材料三孙中山为“颠覆满清专制政府”领导开展了哪些活动?
(4)上述几次运动都是在向西方学习,其总体趋势如何?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孙中山就职誓词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反思?该运动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是光绪皇帝颁布的诏书,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其结果如何?
(3)材料三孙中山为“颠覆满清专制政府”领导开展了哪些活动?
(4)上述几次运动都是在向西方学习,其总体趋势如何?
3.选择题- (共18题)
4.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真受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5.
《天朝田亩制度》是天朝领袖们富有天才创意的伟大作品,最能代表农民阶级的大同思想。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确实代表了底层民众最迫切的生存要求 | B.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是可以实现的 |
C.描绘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蓝图 | D.这种理想本身充满空想,脱离实际 |
10.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 | B.林则徐 |
C.左宗棠 | D.邓世昌 |
11.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2.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国宝档案》栏目播出的一部分珍贵文物现流失到海外.在中国近代史上造成这些文物大量流失的侵略战争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 B.推翻了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4.填空题- (共3题)
22.
制造借口是列强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惯用伎俩。
(1) 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贸易,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两国在俄美的支持下,分别以“ ”和“ ”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1900年6月,为镇压 ,英美等八国组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1) 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贸易,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两国在俄美的支持下,分别以“ ”和“ ”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1900年6月,为镇压 ,英美等八国组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3.
城市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1)1842年,中英双方在 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 ,劫掠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3)1901年,清政府同西方列强在北京签署了《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1842年,中英双方在 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 ,劫掠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3)1901年,清政府同西方列强在北京签署了《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