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在中国近代,各国列强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逐渐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请回答:
(1)a.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2分)
b.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什么地方?(2分)
(2)a.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2分)
b.最终割让了什么地方给日本?(2分)
(3)a.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2分)
b.其影响如何?(2分)
(4)结合上述条约的学习,请简单谈谈你的感想。(2分)
(1)a.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2分)
b.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什么地方?(2分)
(2)a.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2分)
b.最终割让了什么地方给日本?(2分)
(3)a.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2分)
b.其影响如何?(2分)
(4)结合上述条约的学习,请简单谈谈你的感想。(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大作家雨果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1)a.材料一中的“夏宫”是指什么?(2分)
b.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2分)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2分)
(3)材料二所说的现象发生在哪场侵华战争中?(2分)
(4)两则材料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大作家雨果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1)a.材料一中的“夏宫”是指什么?(2分)
b.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2分)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2分)
(3)材料二所说的现象发生在哪场侵华战争中?(2分)
(4)两则材料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是哪位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他颁布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
(4)材料四,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其中的两位代表。
(5)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上述几次运动的总体趋势如何?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若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自己开展的什么运动的反思?(2)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是哪位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他颁布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
(4)材料四,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其中的两位代表。
(5)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上述几次运动的总体趋势如何?
2.选择题- (共24题)
4.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真受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6.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 | B.林则徐 |
C.左宗棠 | D.邓世昌 |
14.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是( )
A.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
B.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
C.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
D.孙中山﹣﹣辛亥革命 |
23.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魏源的《海国图志》 | B.严复的《天演论》 |
C.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 D.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