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请同学们完成下表格,了解列强是通过哪些战争签订哪些条约把中国一步一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2) 从上面可以看出,三个条约的共同点都有 。
(13) 三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2) 从上面可以看出,三个条约的共同点都有 。
(13) 三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三大主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革命政党的纲领?这个政党建立于何时何地?
(2)这一政治纲领后来被阐发哪三大主义?
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统治,扫除了中国争取民主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3)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他的哪些理想目标?(写出两点)
材料一: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三大主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革命政党的纲领?这个政党建立于何时何地?
(2)这一政治纲领后来被阐发哪三大主义?
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统治,扫除了中国争取民主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3)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他的哪些理想目标?(写出两点)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活中国政治上、道路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是在近代哪一重大事件中创办的?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所说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什么事件?你得到什么启示?
(3)材料三指的是哪一类事件?其斗争锋芒直指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材料一:

材料二: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活中国政治上、道路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是在近代哪一重大事件中创办的?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所说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什么事件?你得到什么启示?
(3)材料三指的是哪一类事件?其斗争锋芒直指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选择题- (共18题)
4.
***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
A.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 |
C.维新变法 | D.义和团运动 |
6.
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高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北京效外的圆明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 B.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
C.太平安抗击洋枪队 | D.洋务运动破产 |
8.
(题文)在某历史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对某位历史人物的看法产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他兴办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另一些同学认为他签订了《马关条约》,是个卖国贼,同学们讨论的历史人物是( )
A.曾国藩 | B.李鸿章 | C.张之洞 | D.左宗棠 |
11.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戊戌变法 ⑥义和团运动
⑦辛亥革命。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戊戌变法 ⑥义和团运动
⑦辛亥革命。
A.①②④ | B.②③④⑥ | C.②③④⑤⑥⑦ | D.④⑤⑥ |
12.
“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可能出现的画面是:
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
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
C.驻扎有外国军队 |
D.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
13.
2007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 )
A.孙中山 | B.李鸿章 | C.*** | D.邓小平 |
14.
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他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
A.公然镇压革命 | B.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
C.出卖维新派 | D.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 |
20.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