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 ; ; , , ;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了,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②⑤④③⑥① | B.③⑥①④⑤② | C.⑤③④②⑥① | D.①④③②⑥⑤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
B.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
C.《论语》的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说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D.《聊斋志异》书名:“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是“志怪”,“异”是“奇异”。 |
2.字词书写- (共2题)
A.吝啬/莅临 应和/应届 辍学/啜泣 拈轻怕重/白圭之玷 |
B.滑稽/稽首 济南/救济 殷红/殷切 惟妙惟肖/生肖邮票 |
C.笨拙/茁壮 徇私/殉职 蹿红/窜逃 哄堂大笑/一哄而散 |
D.着想/着迷 提供/供奉 嘹亮/嘹望 嗜酒成癖/穷乡僻壤 |
3.诗歌鉴赏- (共1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题1】前两句诗中,“涨”字用得极妙,试分析其妙处。【小题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历来被人们称道,请赏析这两句诗。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室,思而后动。
(羊枯《诫子书》)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两处)无 口 许 人 以 财 无 传 不 经 之 谈 无 听 毁 誉 之 语。
【小题2】解释下列句了中加点的词。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
②非再力所能致也______
③愿汝等言则忠信______
④闻人之过______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大君子之行 | B.能言之年 | C.闻人之过 | D.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小题5】甲乙两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对子女进行劝诚。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做人方面的启示?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①我不喜欢老胡。但是,父亲去世一年后,他娶了我妈。
②我们都知道,我们母子俩需要一个男人。后来便遇见了老胡,他是小城的一个包工头。他对母亲好,给母亲买衣服从来都舍得,对母亲从来没有吼过,对外婆也是大方得很,所以,他们都说母亲的命不薄。
③我讨厌他,母亲炖的排骨,他总是跟我们娘俩平分;他站在路边看着刚放学的我半天搞不定自行车的链子,却袖手旁观;他暑假把我带到他的工地上,给他手下的人打工,看我晒得又黑又瘦却是喜欢得很,虽然他给了我工钱。
④我知道他也不喜欢我,他总是嫌我太女孩子气,他不喜欢我说话用那么小的声音,甚至不喜欢我白白的衬衣领子,他说,爷们儿要有个爷们儿的样子。
⑤3个月之后,我在学校打了架,一个同学拿了我的笔,硬说是他自己的。这笔是老胡给的,给的时候说不值钱让我拿去用,第一天就被班里最强悍的男生拿了去,还放肆地在笔端上刻下了自己的名。他一脸的鄙夷:“就凭你的后爹,能给你买这派克笔吗?”最终,我们动了拳头,老胡被叫到老师的办公室训话,开始还低眉顺眼地道歉,后来,知道了原因,就跟我们老师好一顿激辩,他主张这架打得没错,领我出办公室的时候,还是雄赳赳气昂昂的。
⑥出校门正是放学的时候,他拦在门口,等着那几个男生。他说,来,你们一个一个来打,是爷们儿就要有爷们儿的解决方式。于是那天傍晚,很多人围在学校旁边的胡同里,看我怎样地歇斯底里。最终,我拿着那支派充笔一瘸一拐地跟老胡回了家。他揉揉我的脑袋,夸奖我“爷们儿不错,像我的儿子”。
⑦这件事情,母亲始终不知道,这成了我们两个人的小秘密,有了秘密的两个人总会有些小小的亲近。
⑧高考的那年,我意外地失利,成绩只能上个专科。填报志愿的时候,他也说得轻松无比,他说,别管有用没用,挑个自己喜欢的。最终我报了警校。
⑨我毕业的时候,为了爱情执意要去千里之外的城市闯出一番天地。老胡生平第一次对我大发雷霆。我知道我应该留在他和母亲身边尽孝,但是那个城市里有我梦寐以求的爱人和生活,我最终是自私的。
⑩走的时候,是凌晨四点的车,摩托车坏掉了,为了赶时间,老胡在楼下随便找了辆邻居没锁的破自行车,用袖子擦了下后车座,让我上车。我有些迟疑,他却已经蹬上了车子。我上车的时候,他说,存折在你的口袋里。我打开,一笔一笔,有百元的,也在千元的,我想象着他拿着它们去银行一点点地攒起来,为一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未来做准备,而这个儿子,从来没有叫过他一声爸爸。
⑪我看着老胡,眼圈就红了,我说:“爸爸,你多保重。”老胡一巴掌拍过来,说:“怎么跟个娘们儿似的。”可是,车开出去之后,我看他扭过头去擦眼泪,比娘们儿还娘们儿。
⑫我以为他会一直在我的生命里,给我坚强的爷们儿样的支撑,没想到时光已经让他那么脆弱。半年之后,我回家,带了我的女朋友,带了他受抽的烟,还有一身好西服,而他已经躺在了床上。
⑬我请了假留下来照顾他,那是我们生平最快乐的日子。天晴的时候,我推着他去近郊的每一个景点。过马路的时候,即使推着他,我也会握往他的手,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地握住他的手,厚实而温暖。他像个孩于般听话与依赖。他的关容始终没有停过,跟问候他的每一个人说,这是我儿子,老胡的儿子。
⑭公司有急事,我对老胡说我要回去处理一下,我说,我只要两天,你等着我。可是,只隔了48小时,我回来的时候,客厅里已经有了他的遗像,他最终没有等我。
⑮他最后的时光,我却不在他的身边,这成了我一生的痛。
(摘自《航空报》,有删改)
【小题1】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把小说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______→______→眼圈红了→最快乐的(日子)→______
【小题2】根据⑤至⑩内容,概括出老胡是从哪方面关心“我”的。
【小题3】第⑤段中两个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4】第⑩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和短语可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5】小说第⑭段,前一句说“我只要两天”,后一句把“两天”改成了“48小时”,其中暗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①8岁那年,家里养的那条黄狗突然死掉了,窝里留下四只刚出生不久的狗崽。其中三只小狗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刚满月便被左邻右舍索走,唯独被我唤作小黄的那只小狗没人要一一它瘦得教人担心。原因是它太挑食,只吃有味的东西,喂他馒头,要蘸上些有肉味的菜汤,它才肯张嘴。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月,就算是村里条件最好的人家,也不见得是月月都有肉吃。而我们家,由于兄弟姐妹多,吃肉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有的事情。
②小黄两个月的时候,和其他的小狗相比,越发显得瘦骨嶙峋起来。抚摸着皮包骨头的小黄,我的心里很难受,就好像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忍饥挨饿却毫无办法。于是,我央求母亲:“妈,得想个办法啊,不然小黄会瘦死的。”
③父亲说:“放生吧。”全家人都是一愣。“它这么瘦,肯定没人要的。”“要是有人要小黄早就被抱走了。”“就是,那样的话,它就不会这么瘦了。”我和兄妹们叽叽喳喳个不停,议论纷纷。父亲摆摆手,示意大家静下来,然后正色道:“如果直接送人肯定没人要的。我想着,把它送到旁边的村庄去,他们村里有人开养鸡场,还有人跑生意,有钱人多一些……”
④父亲的主意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于是,当天晚上,大哥和二姐就行动了。当他俩兴高采烈地从外面跑进院子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一想到小黄以后就要过吃香喝辣的美好生活,这种失落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⑤计划和现实总是有那么一些距离,就当大家都不再念叨小黄的时候,它竟然跑回来了!
⑥小黄突然出现在院子里,瘦弱的它欢快地摇着自己的小尾巴,冲着母亲“汪汪”叫着,仿佛在庆幸自己终于回到了家。母亲一下子怔住了。那天中午,母亲像款待贵宾那样,把一个刚蒸好的慢头夹上一块腌制的腊肉摆在了小黄的面前。
⑦当天晚上,我们全家再次围坐在一起,商量对策。
⑧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把小黄送到更远的姚村。
⑨父亲推出家里的那辆二八自行车,把依旧赢瘦的小黄放进自行车后面的挎篮,然后,在二哥的提示下,又给小黄蒙上了眼睛以防止小黄记路,就趁着暮色出发了。
⑩我在经历过短暂的兴奋之后,开始担心起小黄的安危来。我问母亲:“万一姚村的人们讨厌小黄怎么办?小黄会不会被饿死?”母亲喃喃良久,像是在回答我,又像是安慰自己:“姚村那里有个屠宰场,经常杀猪杀牛什么的,总会留些骨头吧,小黄现在肯定有吃的了。”我想了想,追问道:“那他们不会把小黄也杀掉?”母亲一下子愣住了。她若有所思地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⑪晚上,我听到母亲和父亲激烈的争吵声。当我喊来大哥和大姐过来劝架时,他们已经不吵了,父亲叹了口气,说:“这么瘦的狗,谁会忍心杀它吃呢?”然后,推着车子出去了。
⑫深夜,我在被窝里听到一阵狗吠声,声音是如此的熟悉,以至于我一下子便清醒过来。
⑬“小黄回来了!”大姐惊喜地在院子里嚷道。我急忙跑出门去,看到母亲蹲在地上,正抚摸着小黄的脑袭,好像那是地宝贝的孩子一样,眼角有泪花闪烁。小黄则依然欢快地摇着自己的小尾巴,用头亲昵地拱着妈妈的手,真像是孩子见到了妈。大哥在一旁感叹说:“没想到放生一条狗这么难!”母亲说:“老黄狗给咱家看了十多年的门,没有功务还有苦劳呢,难道咱们要眼睁睁看着她的崽子被饿死?连条狗都喂不活,咱还不被外人笑话死”
⑭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放生,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从此,不论家里遇到何等的困难,全家人都再没动过将小黄赶走或放生的念头。
⑮多少年过去之后,我还是会清晰地记得,在那段贫困的岁月里,全家人围在一起为了改善一条狗的生存境地而热烈讨论的场景。这条名叫小黄的狗虽然瘦,但却顽强,一直活了十多年,对我家不离不弃。有时我就想,狗不嫌家贫,莫非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懂得一种名叫感情的东西?
⑯贫苦生活培养出的感情往往更加淳朴和动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是可以超越一切的,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哪怕这个生命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哪怕它仅仅是一条瘦骨嶙峋的狗。
【小题1】抓标题阅读文章,是默读的重要方法。请根据题目“放生”拟出三个期待解决的问题;并在快速默读全文后,对其中一个能指向文章主要内容的问题作出回答。【小题2】默读文章,需要推敲关键语句。请在文中摘录一处能够充分体现家人对小狗态度的关键句,并参照示例,为摘录的文字作批注。
摘录文字 | 批注 |
示例:我的心里很难受,就好像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忍饥挨饿却毫无办法。 ①摘录 | 示例:“难受”一词,直接写出“我”因小狗挨饿而痛苦的内心感受;把小狗看作“兄弟姐妹”,突出“我”对小狗的深厚情感。 ②批注 |
【小题3】默读文章,要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中心句的意义。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章第⑩段“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放生,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4】请给文章拟一个题目,并简述拟题的理由。
6.名著阅读- (共1题)
悟空道:“当时若无此铁,倒也罢了,如今手中既拿着他,身上更无相趁衣服,奈何?你这里若有披挂,索性送我一副,一总奉谢。”
(选自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①“此铁”指的是什么?他是如何到“此铁”的?②孙悟空又是如何得到“相趁衣服”的?
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①下面是李丽同学演讲稿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A)随着社会的发展,使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能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选择书籍犹如在货架上挑选商品,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B)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表明一个人的人生追求、欣赏水平,乃至情趣。因此,读书就像照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照得一清二楚。
画线句子(A)应改为: 。画线句子(B)语序混乱,应改为 。
②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甲同学说:“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乙同学说:“我会拿出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些摘录。”对于这两位同学的读书方法,你更赞赏 同学的做法,因为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