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先后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我们亲爱的战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群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三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6分)
(2)材料二中的“双十二的救国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者是谁?这次事件的结果如何?(7分)
(3)材料三中“八年抗战”的起止时间?举出两例这八年时间里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著名战役。(6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一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先后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我们亲爱的战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群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三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6分)
(2)材料二中的“双十二的救国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者是谁?这次事件的结果如何?(7分)
(3)材料三中“八年抗战”的起止时间?举出两例这八年时间里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著名战役。(6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选择题- (共10题)
5.
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B.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
C.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
D.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8.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2014年2月27日正式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决定草案》,这意味着从今年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仪式将正式升格到国家的法律性层面。那么公祭日的日期来源于
A.1937年8月15日 |
B.1937年12月13日 |
C.1945年9月2日 |
D.1945年9月3日 |
9.
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周恩来见到蒋介石后称他为“校长”,并让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该影片再现的是下列哪一历史场景?
A.创办黄埔军校 |
B.第一次国共合作 |
C.西安事变 |
D.北伐战争 |
10.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李菲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自己是一名初中生了,这就意味着在学习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担心的是自己能否迈好这初中第一步。为了迈好初中生活第一步,李菲应该( )
①培养积极主动的心态 ②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④调整生活节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