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2017年湖北荆州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发表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一曼等人到东北,加强对抗日武装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巴彦、南满、东满等抗日游击队,粉碎了日寇的“春季大扫荡”和“秋季大扫荡”。1936 年,中国共产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抗联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抗击日寇。
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指出:“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国民党左派领袖宋庆龄说:“中共宣言和蒋委员长谈话都郑重指出两党精诚团结的必要。我听到这消息,感动得几乎要下泪。”当时,《大公报》载文说:“目前举国一致准备拼死自卫的精神,真不是前几年所能想像的。只凭这种精神,即可保证我民族绝不致衰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进入到什么新阶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是什么?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发表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一曼等人到东北,加强对抗日武装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巴彦、南满、东满等抗日游击队,粉碎了日寇的“春季大扫荡”和“秋季大扫荡”。1936 年,中国共产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抗联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抗击日寇。
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指出:“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国民党左派领袖宋庆龄说:“中共宣言和蒋委员长谈话都郑重指出两党精诚团结的必要。我听到这消息,感动得几乎要下泪。”当时,《大公报》载文说:“目前举国一致准备拼死自卫的精神,真不是前几年所能想像的。只凭这种精神,即可保证我民族绝不致衰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进入到什么新阶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7年,我国就业的职工(主要指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工作的劳动者)人数达到3205万人,比1949年增加1570余万人,增长率约为206%;同年,全国就业的女职工人数达到328.6万人,比1949年增加268万人,增长率约为546%。
材料二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通讯》首次使用了“农民工”一词。1985年以前,农民工主要被乡镇企业吸纳,呈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流动方式。1985年以后,农民工开始了跨地域流动,出现“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流动方式。1988年我国农民工总数约为2600万人,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53亿人,农民工主要进入上海、广东、北京、浙江、福建等省市务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劳动者就业具有什么特点?促进劳动者就业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民工”的出现具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一1957年,我国就业的职工(主要指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工作的劳动者)人数达到3205万人,比1949年增加1570余万人,增长率约为206%;同年,全国就业的女职工人数达到328.6万人,比1949年增加268万人,增长率约为546%。
材料二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通讯》首次使用了“农民工”一词。1985年以前,农民工主要被乡镇企业吸纳,呈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流动方式。1985年以后,农民工开始了跨地域流动,出现“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流动方式。1988年我国农民工总数约为2600万人,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53亿人,农民工主要进入上海、广东、北京、浙江、福建等省市务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劳动者就业具有什么特点?促进劳动者就业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民工”的出现具有什么积极作用?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3年,第18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会上亚非拉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1964年,在世界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上,75国集团扩大为77个国家和地区,并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1974年4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由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宣言主张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应建立在“公平互利、主权平等、相互依赖、共同利益与合作”的基础上。此后,该集团成员国不断增加,但仍沿用“七十七国集团”的名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七十七国集团”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回答:“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哪些主张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材料1963年,第18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会上亚非拉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1964年,在世界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上,75国集团扩大为77个国家和地区,并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1974年4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由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宣言主张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应建立在“公平互利、主权平等、相互依赖、共同利益与合作”的基础上。此后,该集团成员国不断增加,但仍沿用“七十七国集团”的名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七十七国集团”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回答:“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哪些主张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鲠生著《近代欧洲政治史》认为:“法兰西革命(指法国大革命-引者注),就其一般的性质看,可说属于当时欧洲共通的一种运动。……不过此项运动,在其他国(如英国—引者注)为渐进的,而在法兰西则以激烈的革命之形式。”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会议通过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宣言还强调“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因此,人们把《人权宣言》誉为“新制度的出生证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资产阶级统治是如何确立的?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具有“激烈”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人权宣言》为什么被誉为“新制度的出生证书”?
材料一周鲠生著《近代欧洲政治史》认为:“法兰西革命(指法国大革命-引者注),就其一般的性质看,可说属于当时欧洲共通的一种运动。……不过此项运动,在其他国(如英国—引者注)为渐进的,而在法兰西则以激烈的革命之形式。”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会议通过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宣言还强调“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因此,人们把《人权宣言》誉为“新制度的出生证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资产阶级统治是如何确立的?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具有“激烈”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人权宣言》为什么被誉为“新制度的出生证书”?
2.选择题- (共10题)
7.
1912年12月,南京临时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品的发明者有权申请专利;后又颁布了《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南京临时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
B.促进文化生活的变迁 |
C.推动社会习俗的变化 |
D.推进新式教育的发展 |
9.
(题文)江泽民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世,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为香港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行 |
C.“求同存异”方针的倡导 |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10.
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问中国,尼克松将自己对中国的7天访问描绘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A.中美关系正式进入正常化 |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C.中美“乒乓外交”实现 |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11.
马克思说:“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材料主要说明了( )
A.血腥的资本积累 | B.欧洲商道的转移 |
C.文艺复兴的影响 | D.工业革命的影响 |
12.
1922年,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纪念堂落成,纪念堂自落成之日,就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圣地。这主要是因为林肯领导美国人民
A.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
B.制定了1787年宪法 |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
D.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