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玉兰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78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1

1.综合题(共4题)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民怨沸腾。下面是1901年北京百姓对这一时局的议论。以下表述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去年英法联军进军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却逃之夭夭。今年又签订了个《马关条约》,连东交民巷都不让咱中国人住了!我看这个大清国的末日快要到了。
2.
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清政府派***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的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款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的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签订的?
(2)与材料一相关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哪一条内容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4)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历史,对于这段屈辱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3.
阅读下列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翻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这是在什么样背景下提出的?
(3)材料四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与之相关的运动发展到后期,又有了什么新的内容
4.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孙中山的丰功伟绩,某学校八年级一班举行了一场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讨论会。
(1)请归纳总结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通过讨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者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选择题(共24题)

5.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6.
2009年2月25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拍卖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下图)。这两件文物流失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7.
最能说明《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的是
A.割占辽东半岛
B.增开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
D.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8.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备受屈辱。标志着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其中一个浮雕是以金田起义为题材的。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革命领袖是
A.洪秀全
B.李秀成
C.林则徐
D.李鸿章
1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而发动的,那么这次人民运动指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11.
央视一套2009年9月下旬播出的《辉煌六十年》,被誉为“首部新中国全息影像史”。在其解说词中有一处错误,它是
A.在这场从海上而来的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败下阵来
B.签订了以赔款2100万白银等为主要内容的《南京条约》
C.《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所遭受的屈辱
D.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历史的发展自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12.
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A.魏源
B.左宗棠
C.林则徐
D.邓世昌
13.
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战争中,攻入北京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4.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5.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国民党
C.同盟会
D.共产党
16.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B.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C.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D.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17.
下列关于新义化运动的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
C.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
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
A.林则徐B.孙中山C.***D.邓小平
19.
下列选项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
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21.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主张此观点的派别是()
A.顽固派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22.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3.
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说明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旧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24.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
A.1934年B.1936年C.1938年D.1939年
25.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
26.
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李超想在图示杂志上发表文章,你若是当时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
A.社会需要儒家思想B.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立足国情,反对全盘西化
27.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体系是在下列哪一时期基本形成的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时期
28.
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洲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没有太大的分歧”。这主要是因为
A.学子们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
C.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D.清政府无力支付科举考试的费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