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检测题及答案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75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5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急,延安
***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八月十四日
(1)材料中的“陪都”是指哪座城市?这一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蒋介石为何电邀***到“陪都”?
材料二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
材料三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项目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大量日军的装备,得到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3)结合解放战争的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材料四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
万副
88
万辆
76.7
万头
8500

4.8
亿千克
20.6
万副
 
材料五广大农民以“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为口号,普遍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华北解放区有近百万农民参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吉林蛟河一位杨老太太先后将她5个儿子中的4个送上前线。山东从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就有5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冀中区有4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在淮海战役中,山东莒南农民在雨雪交加中,每天在15公里的运输线上来回5次,为第一线部队供应粮食。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民兵,对敌斗争。
(4)与淮海战役同属三大战略决战的战役还有哪些?这些战役取得哪些战果?
(5)阅读上述两则材料后,你有何感想?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材料三电视剧《解放》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全面而又形象地告诉观众: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现出怎样的态势。这种态势决定当时双方各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
(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哪一重大事件?为什么说它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材料三中“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电视剧《解放》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2.选择题(共15题)

3.
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终点,请问这座城市是
A.北平B.南京C.武汉D.上海
4.
1946年,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发动了全面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蒋介石对哪一解放区突然发动进攻(   )
A.中原解放区B.华东解放区C.华北解放区D.东北解放区
5.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6.
“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是
A.一心一意谋发展
B.假戏真做为内战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7.
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国民党一大
D.政治协商会议
8.
党中央撤出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胸怀大局,临危不惧,和边区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历经风险,饱经艰辛,一次次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
A.中原突围B.转战陕北C.挺进中原D.抗美援朝
9.
这次军事行动发生在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其中一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军事行动是
A.转战陕北
B.台儿庄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百团大战
10.
1947 年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揭开了   的序幕
A.战略防御B.战略相持C.战略反攻D.战略决战
11.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其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2.
为使课堂内容生动丰富,老师要求每学习完一个单元后,都有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互相推荐影视作品。学习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单元后,他们推荐的下列四部作品有错误的是
A.《重庆谈判》
B.《大决战》
C.《渡江侦察记》
D.《西安事变》
13.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启程向北平进发。***风趣地说这是“进京赶考”,25日,***一行乘坐火车到达北平西郊的清华园车站,随后乘汽车来到颐和园进餐、休息,当晚入住香山的双清别墅。哪次战役的胜利使“进京赶考”能够成行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4.
对于重庆谈判,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下列哪一史实说明了重庆谈判的失败 (  )
A.签订“双十协定”B.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全面内战的爆发D.对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
15.
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6.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水生成。请帮助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与化学方程式

⑴取少量CuSO4粉末,向其中滴加几滴水


CuSO4粉末{#blank#}1{#/blank#}

化学方程式:

{#blank#}2{#/blank#}

⑵向盛有无水醋酸的干燥试管中加入CuSO4粉末;另取一支干燥试管,向其中加入{#blank#}3{#/blank#}和{#blank#}4{#/blank#}。


CuSO4粉末{#blank#}5{#/blank#}

实验说明:

{#blank#}6{#/blank#}

⑶将固体氢氧化钠加入盛有无水醋酸和CuSO4的试管里


CuSO4粉末{#blank#}7{#/blank#}

结论:

NaOH与醋酸反应有水生成

17.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水生成。请帮助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与化学方程式

⑴取少量CuSO4粉末,向其中滴加几滴水


CuSO4粉末{#blank#}1{#/blank#}

化学方程式:

{#blank#}2{#/blank#}

⑵向盛有无水醋酸的干燥试管中加入CuSO4粉末;另取一支干燥试管,向其中加入{#blank#}3{#/blank#}和{#blank#}4{#/blank#}。


CuSO4粉末{#blank#}5{#/blank#}

实验说明:

{#blank#}6{#/blank#}

⑶将固体氢氧化钠加入盛有无水醋酸和CuSO4的试管里


CuSO4粉末{#blank#}7{#/blank#}

结论:

NaOH与醋酸反应有水生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