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上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73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9

1.综合题(共3题)

1.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材料二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
(1)材料一中“列强的炮声”指的是哪一战争?该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历史运动?材料反映了该运动期间提出的什么口号?除李鸿章外,还有哪些代表人物?试举一例。  
(3)材料三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一个代表人物。
(4)材料四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以上四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并说说它的特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三:“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必须经过的……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李大钊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的刊物是在何时何地由谁创办的?该报刊的创办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一中图二刊物与图一刊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3)图三人物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他除创办图一刊物外,在这次运动中还有什么重大贡献?
(4)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
(5)材料三中的“新纪元”“新潮流”指的是什么?为了迎接这个“新潮流”,李大钊做出了哪些努力?
3.
中国无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这些外商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剥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这些廉价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成为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随后,在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厂矿里,也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到1984年,中国无产阶级约有十万人。
材料二 宁波纱厂女工每日工资为5分至9分。重庆火柴厂女工,每日工资为5分5厘,那时每斤大米是2分8厘,一日工资还买不了2斤大米。一般工厂的劳动日短的是11小时或12小时,较长的13小时,最长的甚至达18小时。不少工厂为两周休息一次,甚至没有休息日。上海丝厂的缫丝车间,供应沸水的汽管,常年保持着高温,女工和童工,手常被烫伤。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和卫生设备,工伤和疾病时有发生。
材料三  1919年6月,为了支持学生斗争,上海工人自动罢工。印刷厂 工 人宣言,不愿以日本纸印刷。其他地方的工人也相继罢工,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去。”

材料四  1920年秋,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各地相继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还到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这些活动,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以上选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哪一类企业?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写出当时无产阶级的悲惨境遇。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材料四反映出武装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是什么?

2.判断题(共8题)

4.
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并一直影响到后来。( )
5.
1918年俄国十月社会土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
6.
率先在中国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___________。中共一大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人是_____________。
7.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
8.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____________,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1923年2月,____________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9.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10.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农民运动,并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
11.
在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3.选择题(共16题)

12.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主张白话写作
B.反对儒家学说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13.
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4.
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庶民的胜利》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孔子与宪法》
15.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D.***思想
16.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17.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它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命运
C.它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18.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光明前途 良好开端D.科学发展 高举旗帜
19.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20.
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2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天安门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在它见证的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2.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 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B. 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C.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 参加井冈山会师
23.
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24.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因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D.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5.
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26.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北伐战争B.五四运动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27.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 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4.填空题(共1题)

28.
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8道)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