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材料四:

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中国官兵
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其中包括650名军事观察员、军事顾问和参谋军官。
(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
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材料四:

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中国官兵
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其中包括650名军事观察员、军事顾问和参谋军官。
(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材料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材料三: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1928年4月,朱德和***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
材料四: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途,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1)依据材料一,写出军校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所军校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的不同在哪儿?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进行武装抵抗”第一枪的是哪一事件?为纪念这一事件,我国设置了哪一重大节日?
(3)根据材料三回答,***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万里征途”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哪次会议? “万里征途”最终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材料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材料三: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1928年4月,朱德和***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
材料四: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途,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1)依据材料一,写出军校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所军校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的不同在哪儿?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进行武装抵抗”第一枪的是哪一事件?为纪念这一事件,我国设置了哪一重大节日?
(3)根据材料三回答,***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万里征途”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哪次会议? “万里征途”最终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欧洲的霸权不仅表现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西方国家中,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他主张欧洲应该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的霸权”在政治方面的表现。这一时期欧洲在经济领域的霸权主要是因为生产领域的两次变革,这两次变革指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西欧依靠美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
(3)据材料三指出欧洲联合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欧洲联合的标志,并分析欧洲联合的影响。
(4)你认为漫画四所反映的事件对欧洲一体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一: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欧洲的霸权不仅表现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西方国家中,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他主张欧洲应该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的霸权”在政治方面的表现。这一时期欧洲在经济领域的霸权主要是因为生产领域的两次变革,这两次变革指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西欧依靠美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
(3)据材料三指出欧洲联合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欧洲联合的标志,并分析欧洲联合的影响。
(4)你认为漫画四所反映的事件对欧洲一体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2.选择题- (共15题)
4.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五四运动 |
5.
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反映了当时
A.人民当家作主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 D.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
6.
“***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一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灵活性”的是
A.武昌起义 | B.南昌起义 | C.秋收起义 | D.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7.
“这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唯一以胜利结束的对外战争,并且全民动员,战火延及南北沿海及内地各省。”这场“对外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的援助 | B.全民族的抗战 |
C.苏联的协助 | D.战争的正义性 |
8.
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这一天( )
A.日军占领南京 |
B.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
C.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
D.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
9.
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这则材料中的“消息”指的是
A.渡江战役的胜利 |
B.开国大典的举行 |
C.海南岛获得解放 |
D.西藏和平解放 |
10.
下列选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B.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江青、陈伯达为正副组长 |
C.1973年9月13日,发生了九一三事件,林彪集团随之被彻底粉碎 |
D.“文革”期间,自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整整10年没有召开全国人大会议 |
11.
19世纪中期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曾这样评论国际政治原则:“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20 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曾经多次上演“强权即公理”的荒诞剧。以下国际会议中,没有出现上述局面的是( )
A.巴黎和会 | B.华盛顿会议 | C.雅尔塔会议 | D.万隆会议 |
12.
下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B.工业实力最强的国家是德国 |
C.德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最大对手是法国 |
D.萨拉热窝事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