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19世纪未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如下表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材料三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如下表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 外交大事 |
1917年 |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
1918年 |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
1919年 |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 |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材料三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
(2)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
(3)今年是卢沟桥事变发生多少周年?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结果是什么?
材料三(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4)材料三“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
(2)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
(3)今年是卢沟桥事变发生多少周年?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结果是什么?
材料三(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4)材料三“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
3.
科技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爱因斯坦说,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1)牛顿、爱因斯坦的重大成就推动了物理学思想的发展。请各举一例。
材料二“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材料三2015年8月11日,生活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们首次品尝了他们在太空种植出来的生菜。科学家们把这一舌尖上的味道,看作是载人飞船前往火星迈出的重要一步
(3)材料三体现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它体现出科学技术在哪两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材料四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爱因斯坦说,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1)牛顿、爱因斯坦的重大成就推动了物理学思想的发展。请各举一例。
材料二“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材料三2015年8月11日,生活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们首次品尝了他们在太空种植出来的生菜。科学家们把这一舌尖上的味道,看作是载人飞船前往火星迈出的重要一步
——华龙网
(2)材料二中,英国煤产量自1790年后迅速增长,这与工业革命动力机械水平提高密不可分。请指出为动力机械水平提高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及成就。(3)材料三体现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它体现出科学技术在哪两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材料四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4.
回看历史,昭示未来。历史最终证明,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搞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哪一事件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如下表
北约和华约建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发展到怎样的新阶段?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呈什么趋势?美国的“设想”反映出当今的世界还存在什么问题?
(5)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你认为中国应当怎样去做?
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搞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哪一事件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如下表
北约和华约建立
组织 | 成立时间 | 性质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1949年 | 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
华沙条约组织 | 1955年 | 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发展到怎样的新阶段?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呈什么趋势?美国的“设想”反映出当今的世界还存在什么问题?
(5)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你认为中国应当怎样去做?
2.选择题- (共15题)
5.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该条约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了 |
C.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7.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洋务运动 | 提倡“自强”“求富”,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
B | 百日维新 | 宣传“变法图强”,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C | 辛亥革命 | 践行“三民主义”,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
D | 新文化运动 |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
A.A | B.B | C.C | D.D |
12.
北京大学教授黄安年认为:“美国南北战争扫除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这一“最大内部障碍”是( )
A.黑人奴隶制度 | B.封建农奴制度 |
C.英国殖民统治 | D.封建等级制度 |
13.
近现代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对如下图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美日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遭受美国侵略后,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
B.日本为打破华盛顿体系,偷袭美国珍珠港 |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崛起 |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加紧对日本进行技术输出 |
14.
世纪末,某一周盟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该同盟是
A.三国协约 |
B.轴心国集团 |
C.三国同盟 |
D.反法西斯同盟 |
15.
近年来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
A.参加巴黎和会 | B.签订《巴尔赛和约》 |
C.加入国际联盟 | D.签订《九国公约》 |
16.
《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寻剩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农业产量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进行社会救济
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①增加农业产量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进行社会救济
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③ |
17.
下表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时间 | 战略计划 | 评价 |
1955年 |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 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 |
1957年 | 《新长期经济计划》 |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 |
1960年 |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 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 |
A.社会改革 |
B.适当的经济政策 |
C.美国扶持 |
D.朝鲜战争的爆发 |
18.
1946年丘吉尔曾说:“重建欧洲大家庭,或尽我们所能地给它提供一个机构,使欧洲大家庭得以在和平、安全和自由中安居。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20世纪90年代,丘吉尔这一愿望得以实现的组织是
A.欧洲共同体 |
B.欧洲联盟 |
C.亚太经合组织 |
D.联合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