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68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8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片背后隐含的列强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耻辱的象征,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图一作者及其生活时代对应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图一作者所生活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条约》。
(2)图片出现的历史背景,反映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有的深重灾难”,说出与深重灾难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一例)。
(3)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根据图片内容写出与中国近代探索相关的事件名称。
图一:开近代探索之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圆救亡图存之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创民主共和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四:启思想解放之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探究:根据图片反映历史事件,同学们绘制出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方框中未填部分的内容。

(5)从这些运动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
2.
填表题:中国近代一些历史事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至今还在每年特定时间举行周年的纪念活动。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1)
特定日期
纪念日名称
相关的历史
重大意义
5月4日
青年节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8月1日
 
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
 
 
(2)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运动口号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
材料论述
(材料)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修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滤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6.8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中共党史研究室
(1)长征路上挽救红军和党的是什么会议?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围绕材料中心,体现主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判断题(共1题)

4.
孙中山以“民主”与“科学”作为革命的旗帜,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3.选择题(共33题)

5.
近代史上,英国多次入侵我国,下列史实有误的是
A.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B.184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了一所工厂
C.1860年,英国军队冲进皇家园林---圆明园,掠夺了中国大量财富
D.1900年,英军进入清朝皇帝的宫殿,还在居民家中夺得许多战利品
6.
在下列有关《南京条约》的内容中,表述不准确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南京、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
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历史上英国曾以向中国倾销禁品——鸦片为直接原因发动了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是(  )
A.中国大量白银流入英国B.一批中国人毁于鸦片
C.开放通商口岸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
这一主张表明林则徐维护外商在中国的利益
B
中英《南京条约》
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D
《辛丑条约》
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A
B.B
C.C
D.D
9.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0.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这场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生活和许多产业中都要用到电热,例如电暖器,请再举一例{#blank#}1{#/blank#};有时要防止电热,例如电视机后盖有许多孔,就是为了通风散热,请再举一例{#blank#}2{#/blank#}.
12.
保利艺术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圆明园兽首回归——保利国宝展”,展期自2014年8月30日至9月21日。直接导致这些文物流失的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
右图反映了列强侵华的史实。圆明园曾是座优美的皇家园林,园内景色如画,珍藏着无数的珍宝。但今天的圆明园只留下一片断壁残垣。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这是____侵华的罪证。
A.美国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D.日本
14.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
A.定海战役B.黄海海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
15.
***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大事,只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只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A.虎门销烟B.收复台湾C.黄海海战D.义和团运动
16.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准线为l,P为抛物线C上一点,且P在第一象限,PM⊥l于点M,线段MF与抛物线C交于点N,若PF的斜率为 {#mathml#}34{#/mathml#} ,则 {#mathml#}|MN||NF|{#/mathml#} =(   )
17.
《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B.设使馆C.建教堂D.加工厂
18.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弦.

19.
下列属于洋务派为“自强”而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福州船政局
③汉阳铁厂
④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21.
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人是
A.胡适
B.陈独秀
C.鲁迅
D.李大钊
22.
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可用的有
①创建北洋海军
②武昌起义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公车上书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23.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
24.
下列选项中,没有被洋务运动作为“夷”之“长技”而学习的是( )
A.军事技术B.议会制度C.机器生产D.科学教育
25.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6.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
A.慈禧太后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奕
27.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是(  )
A.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B.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C.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D.孙中山﹣﹣辛亥革命
28.
绍兴是鲁迅的故乡,鲁迅是绍兴的“金名片”。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为了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而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故乡》C.《阿Q正传》D.《孔乙己》
29.在▱ABCD中,∠ACB=25°,现将▱ABCD沿EF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点D落在G处,则∠GFE的度数(   )

30.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
A.推翻资产阶级政权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实现共产主义D.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31.
黄埔军校的创建为下列哪一行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32.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33.
下列人物与事件有直接联系的一组是:
A.詹天佑——福州船政局
B.谭嗣同——创办《新青年》
C.魏源——发起公车上书
D.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34.
(题文)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这条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的胜利
35.
对长征的错误评价是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D.挫败了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
36.
下列著作中体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的是
A.《狂人日记》B.《海国图志》C.《天演论》D.《四洲志》
37.

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车,高为0.2m,质量为3m,平板车停靠在一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旁,平板车上表面刚好与圆弧轨道的最低点相切,一质量为m的物块从圆弧轨道上某点由静止释放,滑到圆弧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2mg,物块滑上平板车后,再从平板车的右端滑离落到地面上时,离平板车右端的距离为s= 215 m.已知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0.4m,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