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清华园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68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8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此刊物在当时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视为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人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1)上图中刊物的名称是什么?此刊物于哪一年正式发表?
(2)上图中的人物是谁?此刊物与人物和中国近代史上哪件大事紧密联系在一起?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本日(6月5日)因北京学生被捕的消息传沪,晨间的常客一结团出发,先在南京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俄倾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
——摘自《上海交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
材料二:曹、陆、章已令准免职,津埠本日开市,北京学界刻已筹议上课……沪市各界希悉力劝解
——摘自《内务部1919年6月11日致沪市各界电》
(1)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发生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
(2)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了该运动发展到了第二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和主力军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中的“曹、陆、章已令准免职”说明此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此运动有何意义?
(4)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从这场运动中能感受到什么精神?
3.
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秋收暴动***,闹得湘东遍地红。”
材料二:图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上述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所示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蒋介石1937年庐山谈话
材料三:危机一发,万不能坐以待毙。
——1937年7月24日北平24位教授通电
请完成:(1)材料一为何时何组织的通电引文?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布的?通电表明了什么态度?
(2)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状?
(3)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日态度基调上有什么区别?
(4)在此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那场“反侵略战争”中的结果如何?并说明中国取得这一结果的原因。

2.选择题(共30题)

6.
19世纪中期,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逊说:“这是一场颠覆性的战争,中国作为世界主人的历史被终结了,它终于对一个岛国服输了,而这个岛国最终将领导世界的未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义和团成员曾愤怒地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B.有利于取得清政府的支持
C.反映了义和团科学的斗争口号
D.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①组织兴中会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发动武昌起义
④制定《临时约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9.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下列事件属于第一种倾向的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0.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11.
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 )
A.自由B.和平C.平等D.爱国
12.
1945年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外国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3.
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歌曲《松花江》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声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14.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15.
如图所示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件。此后,中共中央致电蒋介石:“庐山蒋委员长钧鉴:日寇进攻……,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日军这一军事行动
A.揭开侵华战争的序幕
B.遭到百团大战的回击
C.引发中国全民族抗战
D.制造南京大屠杀事件
16.
下列关于百团大战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B.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C.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
D.八路军出动整整一百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攻击
17.
观察如图,其所反映出的作战方式主要出现在
A.共产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B.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C.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D.国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18.
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A.杨虎城
B.杨靖宇
C.李宗仁
D.彭德怀
19.
中共七大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光明前途”指的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20.
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
①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④中国人民从此战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
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③讨论了抗战胜利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④决定建立敌后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
“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该诗中描述的历史事件
A.使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B.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全面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结束
D.是国共谈判,签订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3.
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24.
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人民解放战争D.抗日战争
25.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松花江上》时刻告诫着我们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距今
A.75周年
B.85周年
C.79周年
D.89周年
26.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对蒋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由此可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
A.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B.蒋介石主动做出了让步
C.国民党内部一致同意联共抗日的主张
D.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
27.
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
A.B.C.D.
28.          
29.          
30.          
31.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淞沪战役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太原会战
32.

人类历史进人文明时代的标志有    (    )

  ①工具的制造  ②人工取火的成功  ③国家的产生④文字的发明


33.
1945年8月15日,延安军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这是在庆祝( )
A. 百团大战的胜利     B.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 “双十协定”的签署 D. 日本无条件投降
34.

两只小灯泡上分别标有甲“6V 3W”、乙“4V 2W”字样,现在把它们按不同方式接在不同电路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35.

两只小灯泡上分别标有甲“6V 3W”、乙“4V 2W”字样,现在把它们按不同方式接在不同电路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3.填空题(共5题)

36.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______,使______观念深人人心.
37.
如图是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1921年7月,一次秘密会议的会址从______转移到这艘船上.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______的诞生.
38.
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我们设置了 节。
39.
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__________;***在中共七大上做了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
40.
________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______________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30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