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1.
根据材料及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1)由材料一、二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什么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请写出主要的代表人物(任意两个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除材料二中所创办的企业外他们还创办了那些军事和民用工业?各举一例。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性质上有何区别?
(3)你如何评价上述历史事件?
材料一“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1)由材料一、二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什么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请写出主要的代表人物(任意两个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除材料二中所创办的企业外他们还创办了那些军事和民用工业?各举一例。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性质上有何区别?
(3)你如何评价上述历史事件?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高喊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重大作用。
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全体学界通电》
请回答:
(1)通过阅读三则材料,请指出它们指的是近代历史中的什么事件?
(2)读材料一,这次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说一说这次运动前期与后期,斗争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4)说一说材料三反映了此次运动中北京学生什么样的斗争精神?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高喊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重大作用。
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全体学界通电》
请回答:
(1)通过阅读三则材料,请指出它们指的是近代历史中的什么事件?
(2)读材料一,这次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说一说这次运动前期与后期,斗争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4)说一说材料三反映了此次运动中北京学生什么样的斗争精神?
3.
今年(2017年)的8月1日将迎来中国人民军队建军90周年,这支英雄的军队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卓越功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军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红军在革命历程中最艰难的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阅读***的《七律•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回答:诗中描述了红军遇到许多艰难险阻,是如何克服的?除天然险阻外,红军内部还遇到了人为造成的险阻,主要指什么?
(3)长征结束后,红军又开始了什么新的历史使命?结果如何?
(4)你从长征的红军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1)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军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红军在革命历程中最艰难的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阅读***的《七律•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回答:诗中描述了红军遇到许多艰难险阻,是如何克服的?除天然险阻外,红军内部还遇到了人为造成的险阻,主要指什么?
(3)长征结束后,红军又开始了什么新的历史使命?结果如何?
(4)你从长征的红军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4.
简答题: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1)上述材料是哪次会议的内容?
(2)这次会议上通过的新的党章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1)上述材料是哪次会议的内容?
(2)这次会议上通过的新的党章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式,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共商国家大计”。
材料二 “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我们提出。”
——***1945年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蒋介石电邀***“共商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3)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带来真正的和平吗?为什么?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式,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共商国家大计”。
材料二 “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我们提出。”
——***1945年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蒋介石电邀***“共商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3)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带来真正的和平吗?为什么?
2.选择题- (共22题)
8.
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它”及“最大的好处”是
A.英国侵占的领土最多 |
B.俄国侵占的领土最多 |
C.英国得到的战争赔款最多 |
D.俄国得到的战争赔款最多 |
10.
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
B.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
C.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11.
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虎门销烟”“哭泣的圆明园”、“邓世昌”“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
A.近代化的起步 | B.侵略与抗争 | C.帝国的彷徨 | D.王朝的振兴 |
12.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 |
B.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各占一半 |
C.有主权但不完整,有封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 |
D.既是殖民地又是封建社会 |
13.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历程。其中,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核心内容是( )
A.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 | B.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
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辛亥革命( )
A.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B.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
C.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 D.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 |
16.
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A.维新变法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爱国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20.
“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该战役及其指挥者是( )
A.淞沪会战佟麟阁 | B.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
C.百团大战彭德怀 | D.平型关战役林彪 |
21.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其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 B.腾县保卫战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25.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历史开始于下列哪一事件()
A.九一八事变 | B.七七事变 | C.甲午战争 | D.台儿庄大捷 |
28.
自古以后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被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带来这种变化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3.填空题- (共5题)
31.
1936年12月,_________、________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都遭到无理拒绝。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他们于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选择题:(22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