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58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9

1.综合题(共3题)

1.
文献资料是人们愿望和社会要求的反映
在封建社会,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文献?其核心内容是什么?该文献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2)孙中山为实现土地国有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一律平等.......”
(3)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文献?其制定的机构是什么?
(4)该文献主要体现了哪些思想?
2.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
(1)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在客观上的作用是什么?
(2)中国的近代化在政治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什么?发动的派别是什么?揭开该事件的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20世纪初为了实现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初的第一次巨变,该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巨变”主要指的是什么?
(4)为实现思想文化上的“西化”,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标举的口号是什么?其主要阵地是什么?
(5)由此归纳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3.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6周年华诞,央视一套隆重播出了电视剧《中国192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6年波澜壮阔,96年壮丽辉煌。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何意义?这次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八一枪声”是在哪个地方打响的?这一枪声宣告了什么?
(3)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它为中国革命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该道路开创的标志是什么?
(4)通过以上的探究你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27题)

4.
甲午战争以后,下面对中国形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民族危机暂时得以缓和B.中国的洋务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C.推翻清朝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D.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5.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辛丑条约》的下列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
A.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驻守
D.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6.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浮雕再现了中华民族近代反抗外来侵略酌光辉历程。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组浮雕,它反映的主题是( )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
7.
有这样一位美国人,他梦想发战争财,受雇于清政府组建“洋枪队”,结果“咎由自取”反丧了卿卿性命。此人是( )
A.西摩尔
B.瓦德西
C.华尔
D.赫胥黎
8.
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①③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②③①
9.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如图这一劫难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11.
在下面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英国都参加的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
12.
报刊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传媒工具,其中不准确的是
A.《时务报》——救亡图存
B.《民报》——民主共和
C.《新青年》——民主科学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3.
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复辟掀起的护国战争首先爆发在
A.江西
B.四川
C.云南
D.北京
14.
被孙中山誉为“惊天地,泣鬼神”并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斗志的是起义
A.广西
B.安庆
C.武昌
D.黄花岗
15.
下列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袁世凯复辟帝制--二次革命
D.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16.
1925年孙中山临终前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社会习俗没有发生变化
D.没有推翻帝制
17.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D.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18.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A. 禁烟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国民革命运动
19.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20.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21.
甲午中日战争是根据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命名的。下列哪一事件的命名方式与其相同?(  )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2.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叶挺独立团的英勇善战
C.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23.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的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A.国民革命
B.武昌起义
C.袁世凯复辟
D.东北易帜
24.
1922年初到1923年,中国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其领导机构是
A.中央局
B.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C.革命统一战线
D.中国总工会
25.
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中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中国革命要从城市转向农村
C.必须建立革命武装D.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6.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改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27.
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A.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B.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C.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D.打倒列强,除军阀
28.
小明同学自豪的说:“我家乡有一位名人,是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这位名人是谁?( )
A.朱德B.贺龙C.叶挺D.彭德怀
29.
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主要在于(   )
A.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使“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30.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