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文献资料是人们愿望和社会要求的反映
在封建社会,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文献?其核心内容是什么?该文献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2)孙中山为实现土地国有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一律平等.......”
(3)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文献?其制定的机构是什么?
(4)该文献主要体现了哪些思想?
在封建社会,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文献?其核心内容是什么?该文献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2)孙中山为实现土地国有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一律平等.......”
(3)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文献?其制定的机构是什么?
(4)该文献主要体现了哪些思想?
2.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
(1)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在客观上的作用是什么?
(2)中国的近代化在政治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什么?发动的派别是什么?揭开该事件的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20世纪初为了实现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初的第一次巨变,该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巨变”主要指的是什么?
(4)为实现思想文化上的“西化”,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标举的口号是什么?其主要阵地是什么?
(5)由此归纳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1)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在客观上的作用是什么?
(2)中国的近代化在政治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什么?发动的派别是什么?揭开该事件的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20世纪初为了实现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初的第一次巨变,该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巨变”主要指的是什么?
(4)为实现思想文化上的“西化”,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标举的口号是什么?其主要阵地是什么?
(5)由此归纳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3.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6周年华诞,央视一套隆重播出了电视剧《中国192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6年波澜壮阔,96年壮丽辉煌。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何意义?这次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八一枪声”是在哪个地方打响的?这一枪声宣告了什么?
(3)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它为中国革命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该道路开创的标志是什么?
(4)通过以上的探究你得到什么启示?
(1)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何意义?这次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八一枪声”是在哪个地方打响的?这一枪声宣告了什么?
(3)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它为中国革命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该道路开创的标志是什么?
(4)通过以上的探究你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27题)
5.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辛丑条约》的下列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
A.赔偿白银4.5亿两 |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驻守 |
D.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6.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浮雕再现了中华民族近代反抗外来侵略酌光辉历程。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组浮雕,它反映的主题是( )


A.虎门销烟 | B.太平天国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抗日战争 |
8.
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①③② | B.③②① | C.①②③ | D.②③① |
9.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如图这一劫难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甲午中日战争 |
16.
1925年孙中山临终前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C.社会习俗没有发生变化 |
D.没有推翻帝制 |
17.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
B.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
D.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
18.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A. 禁烟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国民革命运动
A. 禁烟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国民革命运动
19.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20.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27.
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A.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
B.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C.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