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5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0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国的农民阶级在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中,也充当了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时代及阶级的局限,终未能完成民主革命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运动的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360百科
(1)依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是谁?这场运动以失败而告终,请写出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由农民阶级掀起的哪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这场运动的口号。其口号又有何落后性?
材料三: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第二(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与第一、二个救国救民方案相符的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写出农民阶级终未能完成民主革命重任的原因。
2.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位中共领导人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2)图二是哪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争的任务,指出吴佩孚主力基本被消灭的标志性事件。
(3)图三为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抗战,举出国民党在抗战相持阶段进行的会战一例。
材料二: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
(4)请分别写出材料二“南湖红船”、“八一枪声”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国共两党经过了十年内战,可以说是有着血海深仇,为什么能够重新合作?一个民族的敌人深入国土这一事实,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共“十年内战”开始的时间和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促成国共“重新合作”的决定性因素。
(6)从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18题)

3.
清朝时期,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太平天国运动后
4.
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A.当时紧张的革命斗争形势决定的
B.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C.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5.
“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马关条约》的后果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南京条约》的影响
6.
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认为有必要
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在北京划定使馆界
C.要求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D.在中国开设工厂
7.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改革政治体制
B.发展民族工业
C.反侵略反封建
D.推翻军阀统治
8.
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
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9.
“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延续的阴谋,恢复的共和制。”材料评述的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10.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中哪项法令的实施情况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准许创办报刊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创办京师大学堂
12.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日记所反映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A.1910年
B.1911年
C.1920年
D.1921年
13.
史学界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失败论”,一种是“成功论”。持“成功论”学者的依据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
④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14.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武昌起义
B.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五四运动
D.黄埔军校创办
15.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探索这一道路的起点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秋收起义
C.遵义会议召开
D.红军长征胜利
1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天安门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在它见证的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7.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这样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说明中共的诞生(  )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C.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8.
如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历史要素,叙述正确的有

①背景:七七事变的爆发
②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地点:陕西西安
④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9.
著名戏剧家田汉在1938年中国军队取得某战役重大胜利后,写下了这样的祝捷歌词:“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A.贺胜桥战役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战役
20.
2015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15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日本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中遇难的中国同胞达(    )
A.10万人B.20万人
C.30万人以上D.300万人以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