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自19世纪中叶起,西方列强通过坚船利炮,先后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读表格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三个条约分别与哪一次侵华战争有关?
(2)中国人民对此进行了哪些反侵略的抗争?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一大特点——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内容中哪项规定分别体现了这特点?
(4)从地理方位来看,《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5)《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洋人的朝廷”的规定是哪一条?
(6)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1840-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条约名称 | 《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 |
签约时间 | 1842年 | 1895年 | 1901年 | |
内 容 | 割地 | 香港岛 | 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 —— |
赔款 | 2100万银元 | 2亿两白银 | 4.5亿两白银 | |
开放通商口岸 | 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 | 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 | —— | |
其它特权 | 协定关税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 岸开设工厂 | 严禁人民反帝、允许列强驻军、划使馆界 |
(1)上述三个条约分别与哪一次侵华战争有关?
(2)中国人民对此进行了哪些反侵略的抗争?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一大特点——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内容中哪项规定分别体现了这特点?
(4)从地理方位来看,《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5)《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洋人的朝廷”的规定是哪一条?
(6)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1840-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
鸦片战争后的80年中国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艰苦探索的历史
材料一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军事失败”具体指什么事件?“少数人”是如何学习“西洋”的?
材料二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严复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运动发展。
——摘自《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6页
(2)与材料一中“少数人”学习“西洋”的运动相比,严复的思想在学习“西洋”方面有什么新的认识?维新运动的开展,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孙中山早年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读书,开始接触西方的一些社会政治学说。他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开业行医。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摘自《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0、41页
(3)孙中山“医国”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依靠武力和政治欺骗,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国内军阀的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对越来越混乱的国家形势,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
——摘自(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5页
(4)材料四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是怎样探索救国新出路的?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人民的艰苦探索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材料一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军事失败”具体指什么事件?“少数人”是如何学习“西洋”的?
材料二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严复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运动发展。
——摘自《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6页
(2)与材料一中“少数人”学习“西洋”的运动相比,严复的思想在学习“西洋”方面有什么新的认识?维新运动的开展,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孙中山早年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读书,开始接触西方的一些社会政治学说。他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开业行医。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摘自《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0、41页
(3)孙中山“医国”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依靠武力和政治欺骗,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国内军阀的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对越来越混乱的国家形势,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
——摘自(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5页
(4)材料四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是怎样探索救国新出路的?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人民的艰苦探索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3.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是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945年8月14日
(1)材料一是某电报电文内容的一段,这封电报中的“先生”是谁?接电报后是如何应对的?取得了什么成果?
材料二***在谈到1947年的一场军事行动时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2)材料中***所说的“转折点”指的是哪一次军事行动?而当时正在延安大地上得意非凡的蒋介石听说此“转折点”后却坐卧不宁,你知道原因吗?
材料三***曾称赞傅作义:“你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你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3)***为什么称赞傅作义是北京和民族的功臣?
材料四读老照片(下图)。支援前线的民工小车队

(4)依据下图照片材料指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945年8月14日
(1)材料一是某电报电文内容的一段,这封电报中的“先生”是谁?接电报后是如何应对的?取得了什么成果?
材料二***在谈到1947年的一场军事行动时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2)材料中***所说的“转折点”指的是哪一次军事行动?而当时正在延安大地上得意非凡的蒋介石听说此“转折点”后却坐卧不宁,你知道原因吗?
材料三***曾称赞傅作义:“你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你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3)***为什么称赞傅作义是北京和民族的功臣?
材料四读老照片(下图)。支援前线的民工小车队

(4)依据下图照片材料指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2.选择题- (共19题)
4.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了新进展,发现了一枚刻有“云中白鹤”的印章,专家认为该印章是致远舰管带的私人物品。盖印章的主人是
A.刘步蟾 |
B.丁汝昌 |
C.邓世昌 |
D.方柏谦 |
6.
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中法战争 |
7.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提倡实业救国 |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C.师夷长技以制夷 |
D.民主、科学 |
9.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②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C.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10.
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11.
王红同学在作文《我的爷爷》中写到:“爷爷出生于1915年,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②16岁参加了工农红军。③抗战时期参加了淮海战役。④解放战争后期,随人民解放据渡江作战,解放南京。”作文中关于“我的爷爷”经历的描述可能真实发生的是
A.①②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12.
某中学八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C.近代化的进步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13.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爱国运动 |
14.
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浙江嘉兴南湖的是
A.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
B.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
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
15.
1947年夏,***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A.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
C.解放战争打响了 |
D.战略大决战开始了 |
16.
团结使中华民族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和平是中国人民经历残酷战争后的迫切愿望.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民族团结或者国内和平曾做出的努力有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大跃进运动
③重庆谈判 ④文化大革命()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大跃进运动
③重庆谈判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18.
邓小平曾说:“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这里的“伟大的胜利”是指
A.辽沈战役的胜利 |
B.淮海战役的胜利 |
C.平津战役的胜利 |
D.渡江战役的胜利 |
19.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 B.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
C.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 |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20.
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
A.红军长征 |
B.西安事变 |
C.七七事变 |
D.重庆谈判 |
21.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
B.南京大屠杀惨案 |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
D.重庆大轰炸惨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