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二: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请回答:
(1)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多少周年?长征胜利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又为什么能“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材料二中提到“长征精神是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请你举出长征中体现这一精神的例子。(不少于三个)
(4)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二: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请回答:
(1)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多少周年?长征胜利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又为什么能“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材料二中提到“长征精神是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请你举出长征中体现这一精神的例子。(不少于三个)
(4)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辉煌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歼灭(毙伤俘及受降)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国民党军队毙伤敌军228.2万人。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八年中,中国军民伤亡达210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亿美元。
材料二:中国法制网2001年5月17日报道:昨天,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程永华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公使野本佳夫,再次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程永华说,中国史学界日前已认定这部右翼教科书存在一系列谬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你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日本右翼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请你用历史史实来驳斥日本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
(3)除了教科书事件外,你还知道日本有哪些违背历史的言行。请举两例。
(4)对他们违背历史的言行,你如何评价?你怎么认识中日关系的发展?
材料一: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辉煌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歼灭(毙伤俘及受降)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国民党军队毙伤敌军228.2万人。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八年中,中国军民伤亡达210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亿美元。
材料二:中国法制网2001年5月17日报道:昨天,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程永华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公使野本佳夫,再次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程永华说,中国史学界日前已认定这部右翼教科书存在一系列谬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你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日本右翼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请你用历史史实来驳斥日本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
(3)除了教科书事件外,你还知道日本有哪些违背历史的言行。请举两例。
(4)对他们违背历史的言行,你如何评价?你怎么认识中日关系的发展?
2.选择题- (共21题)
5.
下列哪一个现象在1890年是可能发生的
A.广州地方官员扣押不按中国自定的关税税率缴纳进口税的英国商人 |
B.英国公使到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务 |
C.中国人不得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
D.大批日本人到台湾定居 |
6.
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中国人民100多年的反侵略斗争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刻教育着我们“勿忘国耻,以史为戒”。下列哪块浮雕不适合这个主题
A.抗日战争 |
B.五四运动 |
C.虎门硝烟 |
D.渡江战役 |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苦难的祖国,不少人纷纷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救国之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李在北京大学积极参加学术讨论,寻求救国真理 |
B.小王加入张謇创办的企业 |
C.小刘向《申报》投稿宣传革命思想 |
D.小吴参加了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沪铁路 |
10.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A.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
B.反帝反封建的的革命运动 |
C.反对北洋军阀的文化运动 |
D.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11.
中国近代史上相继成立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对中国近现代历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两党都有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北伐战争④抗日战争⑤重庆谈判
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北伐战争④抗日战争⑤重庆谈判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13.
下列有关下图所反映的事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事件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 |
B.该事件是在全国掀起抗日浪潮下发生的 |
C.此事件的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D.事件发动者之一曾“东北易帜”,为国家的统一作出贡献 |
15.
在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已经二十四年了,┄┄到了现在,我们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这次会议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A.***思想 |
B.马列主义 |
C.三民主义 |
D.邓小平理论 |
16.
在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上有一块纪念碑,纪念碑是由主碑、副碑、烽火台、“长城”等组成的建筑群。主碑与3个副碑组成一个巨大的箭头,指向石太铁路,寓意这个战役以破击铁路、奇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拉开了序幕。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战发生在日军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后 |
B.是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八路军取得的辉煌胜利 |
C.此战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D.此战加强了全国同胞的伟大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团结 |
17.
东北地区曾流行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民谣中“苦难十四年”从何时开始
A.九一八事变 |
B.甲午中日战争 |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
山东莱东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包括山东、河南、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以判断他支援过:
A.渡江战役 |
B.辽沈战役 |
C.淮海战役 |
D.平津战役 |
20.
李宗仁先生的一生,有御敌救国的壮举,也走过曲折的道路,而晚年能顺应潮流,回归祖国,为他一生划下了完满无憾的句号。“有御敌救国的壮举”是指他曾领导过“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的
A.台儿庄战役 |
B.平型关大捷 |
C.百团大战 |
D.淞沪会战 |
21.
***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刘伯承的大规模攻袭皖、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之事。”他们所指的是( )
A.渡江战役 | B.淮海战役 | C.挺进大别山 | D.平津战役 |
22.
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思想家著述立说,形成了新思潮。其核心和实质是
A.帮助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樊篱 |
B.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进步探索 |
C.抵御外国侵略、寻求强国之路 |
D.介绍西方地理历史,开眼看世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