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下册一、二单元复习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052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5

1.综合题(共6题)

1.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大戏。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井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此片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热烈讨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同那些因王公、地主、资本家瓜分争夺土地和利润而引起的掠夺战争(像现在的帝国主义战争)比较起来,这种战争是很少见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四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1)材料一中“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哪次战争?
(2)材料二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准?他对美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4)综观美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位先生作为军官……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更能联合东部十三州的真诚努力。”
――大陆会议上关于大陆军总司令人选的提议
材料二: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首先请允许我表明看书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届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四:(他)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卫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位先生”应是谁?他领导了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场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总统”是谁?为战胜“恐惧”,这位总统实施了什么政策?
(4)材料四中的号召人应是谁?这位号召人通过哪一种建设模式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1945年2月,他和材料三中的“总统”共同参加了二战中的哪一国际会议?
(5)根据以上四位人物的活动,概括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3.
反思历史,反省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具有深远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摘自《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经过激烈斗争,1946年5月3日正式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这次审判最终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的28名甲级战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东条英机等7名主要甲级战犯被判死刑。后来,由于美国急欲把日本变成反共的东方前哨阵地,对日本战犯竭力庇护和大批释放,到1958年4月7日,所有未服满刑期的战犯都得到了赦免。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材料中“野蛮和残暴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其“野蛮和残暴”的行径有哪些?(举两例)
(2)请举例说明“联合国家”如何开展“共同的斗争”?
(3)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背景是什么?中国法官能排在审判席前列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认识?
4.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它既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9年6月28日,……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的国土、1/4的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50公里内不得设防。
——《一战实录》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他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为6000万,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爱因斯坦在二战后期表示: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央视《档案》
(1)材料一中所述的条约是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中签署的?这次会议是哪一场战争的结果?
(2)材料一涉及的“条约”与材料二讲述的“战争”之间呈现怎样的关系?两次世界大战性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核武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于实战对于二战进程有什么作用?爱因斯坦懊悔的原因是什么?
(4)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你获得哪些启示?
5.
大国间的会议对世界局势往往产生重大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哪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和图二所示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2)图三所示慕尼黑会议反映出英法对德、意法西斯侵略扩张问题上作何态度?
(3)图四所示会议发生在哪次战争中?会议通过了哪些重大决议?据些可知,战后主导国际关系新格局的是哪两个国家?
6.
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性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会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是的讲话》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是如何评价苏联军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的?列举苏联沉重打击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事实各一例。

2.选择题(共29题)

7.
下列条约中,能反映旧中国“弱国无外交”状况的是
①《辛丑条约》
②《凡尔赛和约》
③《九国公约》
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警示昭告后人的历史文献包括( )
① 《权利法案》
② 《南京条约》
③ 《九国公约》
④ 《慕尼黑协定》
⑤《双十协定》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9.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三国协约的成立  B.三国同盟的成立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0.
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是(    )
①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
②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③建立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   
④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1.
1921年,日本向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本国代表发出训令,强调中国山东问题属于“不许变更事项”。日本不愿变更的国际条约应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独立宣言》
D.《全国工业复兴法》
12.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公约》。该条约
A.惩治了战败国德国
B.真正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C.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D.消除了列强间的矛盾
13.
1933年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据此你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
A.整顿金融业
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C.举办公共工程
D.调整农业
14.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C.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
D.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5.
小施同学写了一篇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小论文,其中对新政评价正确的是
①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②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③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
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
A.建立法西斯专政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实行冷战政策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7.
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世界现代史上英法曾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雅尔塔会议D.慕尼黑会议
18.
下列国际条约或会议的决定充分尊重了中国主权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雅尔塔会议
19.
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一场著名的登陆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场战役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中途岛海战
C.诺曼底战役
D.阿拉曼战役
2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D.宗教纷争
21.
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A.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B.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C.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开辟
D.《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22.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该内容出自 ( )
A.《九国公约》B.《慕尼黑协定》C.《联合国家宣言》D.《北大西洋公约》
23.
罗斯福曾说过,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国遭到了突然和蓄谋的进攻。那么,在这个日子发生的事件是
A.慕尼黑阴谋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美国轰炸南联盟
24.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请问:这个第二战场是相对于哪个战场来说的:
A.北非战场B.苏德战场
C.太平洋战场D.中国战场
25.
从下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
A.国际联盟的建立B.绥靖政策的实行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6.
《格尔尼卡》是20世纪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它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和腐朽
B.描述经济大危机带来的苦难
C.控诉法西斯的暴行
D.歌颂人间的美善和光明
27.
“二战”期间,盟国召开的四次重要国际会议中,对战后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是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28.课堂上,小海同学讲述了智能语音这一高新技术创造的神奇:回到家,不用找钥匙,说一句“芝麻开门”,门上装置就会自动识别主人声音;看电视,不再用遥控器按来按去,说出想看的频道节目,自动搜索就可以换台……小海是想说明(    )

①科技改变生活            ②中国是科技强国

③科技促进社会进步    ④民族素质的提高完全依靠科技

29.课堂上,小海同学讲述了智能语音这一高新技术创造的神奇:回到家,不用找钥匙,说一句“芝麻开门”,门上装置就会自动识别主人声音;看电视,不再用遥控器按来按去,说出想看的频道节目,自动搜索就可以换台……小海是想说明(    )

①科技改变生活            ②中国是科技强国

③科技促进社会进步    ④民族素质的提高完全依靠科技

30.
“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下列哪一事件能够证明这一结论
A.英法德意策划慕尼黑阴谋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
31.下列四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2.
1938年9月21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这里所说的“虎口”指的是当时的(  )
A.德国B.美国C.法国D.意大利
3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34.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A(m,2,3),B(1,﹣1,1),且|AB|=13,则m={#blank#}1{#/blank#} 

35.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A(m,2,3),B(1,﹣1,1),且|AB|=13,则m={#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