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外交舞台,风云变幻,谁主沉浮,实力角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
材料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四: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谈判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是什么运动?中国人对西方人说“不”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尼克松讲话后美国采取了什么“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4)材料四中的“殖民地”是指哪里?能消除殖民地的痕迹得益于什么方针的推行?
(5)纵观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历程,你能从中得出什么感悟?
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
材料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四: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谈判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是什么运动?中国人对西方人说“不”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尼克松讲话后美国采取了什么“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4)材料四中的“殖民地”是指哪里?能消除殖民地的痕迹得益于什么方针的推行?
(5)纵观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历程,你能从中得出什么感悟?
2.
国家统治依赖于政治制度的建设。政治制度又具有多样的,每一制度,都必须基于国情,适应需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在1696年以前,威廉曾5次行使否决权,但被他否决的5个法案经议会复议和第二次通过后,最后都成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再未行使否决权。安妮女王当政12年,只使用一次否决权,即1708年否决苏格兰民兵法案
——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近代,中国人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寻找了两三代,但终究没有寻找到。直到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体制?图二则反映的是哪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英国已经确立了何种政体?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近代中国人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实践?最终***等人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4)比较各国不同的政治制度,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二:“在1696年以前,威廉曾5次行使否决权,但被他否决的5个法案经议会复议和第二次通过后,最后都成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再未行使否决权。安妮女王当政12年,只使用一次否决权,即1708年否决苏格兰民兵法案
——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近代,中国人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寻找了两三代,但终究没有寻找到。直到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体制?图二则反映的是哪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英国已经确立了何种政体?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近代中国人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实践?最终***等人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4)比较各国不同的政治制度,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历经曲折,但风雨兼程,义无反顾。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年,它只有几十个成员;28年以后,它成为领导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了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材料二:下图是1952年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幅宣传画《苏联农民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民的明天》。

材料三: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痛苦经验中学习
——恩格斯
材料四: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当年”指哪一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之后中国在农村推行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从自身的错误中学习”,50年代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严重的失误?从失误中学到了什么教训?
(4)为什么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5)材料五中的图一反映当时农村开始了什么形式的改革?图二到图三的变化则反映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什么成就?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年,它只有几十个成员;28年以后,它成为领导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了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材料二:下图是1952年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幅宣传画《苏联农民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民的明天》。

材料三: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痛苦经验中学习
——恩格斯
材料四: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当年”指哪一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之后中国在农村推行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从自身的错误中学习”,50年代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严重的失误?从失误中学到了什么教训?
(4)为什么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5)材料五中的图一反映当时农村开始了什么形式的改革?图二到图三的变化则反映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什么成就?
4.
14——19世纪是整个世界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时期,世界各国大多努力适应,顺应潮流。
材料一: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世界在发生巨变,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的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摇动,近代社会即将到来
——恩格斯
材料二: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摘编自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建议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指的是欧洲历史上的哪两次重大历史事件?谈谈这两次重大事件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
(2)如何理解亚历山大二世“一张脸孔望着未来”?
(3)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认为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什么?因而日本采取了什么措施?
(4)现在中国也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上述材料可以给我们的转型提供哪些宝贵经验?(至少答两点)
材料一: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世界在发生巨变,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的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摇动,近代社会即将到来
——恩格斯
材料二: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摘编自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建议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指的是欧洲历史上的哪两次重大历史事件?谈谈这两次重大事件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
(2)如何理解亚历山大二世“一张脸孔望着未来”?
(3)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认为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什么?因而日本采取了什么措施?
(4)现在中国也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上述材料可以给我们的转型提供哪些宝贵经验?(至少答两点)
2.选择题- (共16题)
5.
下面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
B.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
6.
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
A. 创办福州船政局 B. 收复新疆 C. 在新疆设立行省 D. 收复台湾
A. 创办福州船政局 B. 收复新疆 C. 在新疆设立行省 D. 收复台湾
7.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8.
“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行动。在连续冲破四道封锁线后,从八万六千人锐减为三万多人。这种严酷事实,迫使红军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再也不能照原来的办法打下去了,必须下决心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后来发生的“根本改变”是
A.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正确领导 |
B.红军一往无前,克服艰难险阻 |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壮大革命力量 |
D.国共携手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
9.
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
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
④新中国的曙光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
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
④新中国的曙光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③①②④ |
D.②①④③ |
10.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30多万我国同胞被日军杀害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成为全人类的永久记忆。今年是这一惨案发生( )
A.70周年 | B.80周年 | C.90周年 | D.100周年 |
11.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过渡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沈阳凭借机械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军工生产等支柱产业,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沈阳机床、变压器、风动工具、泵阀及重型设备已打造为知名品牌。沈阳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是在
A.土地改革时期 |
B.一五计划时期 |
C.“大跃进”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13.
2017年12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去世,享年90岁。他的诗作《乡愁》最为大家所熟知:“……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请问,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C.求同存异 |
D.光荣孤立 |
14.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飞行了33天,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国际航天舞台上的地位。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科技成果是
A.![]() |
B.![]() |
C.![]() |
D.![]() |
16.
从人治走向法治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都在法治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以下各国颁布的法律文献搭配错误的是( )
A.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
B.美国﹣﹣《人权宣言》 |
C.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英国﹣﹣《权利法案》 |
17.
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狄更斯小说《荒凉山庄》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造成雾都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造成的 |
B.英国气候雾多造成的 |
C.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 |
D.对外殖民扩张引起的 |
18.
“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步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其中使个人从政治的外在束缚中获得解放的是
A.新航路开辟 |
B.文艺复兴 |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D.启蒙运动 |
19.
2017年5月5日下午,我国首款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这一交通工具出现于下列哪一时期(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 B.第二次工业革命 |
C.第二次世界大战 | D.第三次科技革命 |
3.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6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