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新航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结业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048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4/3

1.综合题(共4题)

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请回答:
(1)中国在炮口逼迫下被迫打破隔绝状态的被迫开放行为具体是什么?
(2)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
(3)在旧制度解体的过程中,中国还遭受了哪些屈辱?
(4)学习这段历史你有什么体会?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三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侵略的什么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中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何影响?
(3)八国联军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4) 近代以来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应用抗争。请说说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作用。
3.
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片背后隐含的列强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耻辱的象征,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图一作者。
(2)图片出现的历史背景,反映出近代史上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有的深重灾难”,说出与深重灾难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一例)。
(3)分析探究:根据图片反映历史事件,同学们绘制出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方框中未填部分的内容。

(4)从这些运动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播撒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非洲到处都是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庄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艾周昌《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1)据材料一,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组织远航”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是如何推动全球化的进 程的?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简要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的关系。指出“那些修建村 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3)材料三揭示了工业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 西方国家对落后地区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选择题(共9题)

5.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军的战斗力不强
B.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C.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下列组合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虎门销烟——林则徐B.黄海大战——邓世昌
C.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D.收复新疆——左宗棠
8.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B.香港岛
C.台湾D.辽东半岛
9.
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为11060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涨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 )
A.《马关条约》B.《二十一条》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
10.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以上说法,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1.
史学家陈旭蔍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  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班都伴随着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
A.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C.戊成变法与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12.
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猛药重治”指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3.
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B.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