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45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3

1.综合题(共4题)

1.
简答题
(1)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中共七大确立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3)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3.
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百年梦想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一: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材料二: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材料三:***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请回答:
(1)材料一歌词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为什么说这场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材料一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是指什么会议?它的召开标志着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创造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共产党建立的独立的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4)这首诗反映了红军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我们要学习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长征的过程中在遵义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是意义是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松花江上》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材料三: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1937年7月7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

材料四: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血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歌词中提到“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3)材料三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是指哪一事件?
(4)依据材料四这句“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谈谈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标志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

2.选择题(共19题)

5.
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③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37年的中国,可能曾经看到的情形有(  )
①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血战
②报纸上刊登“九一八事变”的消息
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
④青年学生在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
⑤***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7.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8.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9.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古田会议D.遵义会议
10.
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取消“二十一条”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1.
从1927年起的十年,中国革命道路极为艰难曲折。下列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昌起义   
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④遵义会议。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①④③②
12.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13.
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    )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重庆谈判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之中,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在哪?与什么事件有关?()
A.武昌辛亥革命爆发B.上海中共一大召开
C.广州黄埔军校建立D.南昌八一南昌起义
15.
.随州白云学校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四渡赤水河B.飞夺泸定桥C.翻越大雪山D.会师井冈山
16.
到1948年底,解放区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主要得益于(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三大战役的胜利
C.重庆谈判D.土地改革的开展
17.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同志为庆祝一次重要战役胜利而作,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8.
在中华民族艰难岁月里,人民音乐家聂耳谱曲的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请你判断这首战歌是(  )
A.《大路歌》B.《黄河大合唱》C.《开路先锋》D.《义勇军进行曲》
19.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0.
***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是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解放军发动战略大决战
21.
20世纪初以后,中国的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鲁迅——《骆驼祥子》B.巴金——《子夜》
C.曹禺——《女神》D.徐悲鸿——《愚公移山》
22.
1895年,张謇代张之洞起草《条陈立国自强疏》,提出“富国强民之根本在于工”.当时,与张謇这种思想主张一致的社会思潮是(  )
A.自强求富B.变法维新C.实业救国D.抗日救亡
23.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D.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