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2)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3)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材料一: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材料二: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材料三:***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请回答:(1)材料一歌词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为什么说这场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材料一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是指什么会议?它的召开标志着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创造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共产党建立的独立的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4)这首诗反映了红军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我们要学习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长征的过程中在遵义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是意义是什么?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松花江上》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材料三: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1937年7月7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
材料四: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血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1)材料一的歌词中提到“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3)材料三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是指哪一事件?
(4)依据材料四这句“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谈谈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标志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
2.选择题- (共19题)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③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①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血战
②报纸上刊登“九一八事变”的消息
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
④青年学生在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
⑤***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①南昌起义
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④遵义会议。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②④①③ | D.①④③②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
A.武昌辛亥革命爆发 | B.上海中共一大召开 |
C.广州黄埔军校建立 | D.南昌八一南昌起义 |
A.《大路歌》 | B.《黄河大合唱》 | C.《开路先锋》 | D.《义勇军进行曲》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B.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 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D.解放军发动战略大决战 |
A.鲁迅——《骆驼祥子》 | B.巴金——《子夜》 |
C.曹禺——《女神》 | D.徐悲鸿——《愚公移山》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