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材料论述题
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只是为了自己,但中国人听着很兴奋,感觉看到了希望。但毕竟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国家的实力。当时中国大的要求是整个把不平等条约全废掉,重新确立关税自主的地位,而最后的防线是要收回山东和青岛。但是到了巴黎和会,被一瓢凉水浇下来。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成为了哪次运动的导火线?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只是为了自己,但中国人听着很兴奋,感觉看到了希望。但毕竟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国家的实力。当时中国大的要求是整个把不平等条约全废掉,重新确立关税自主的地位,而最后的防线是要收回山东和青岛。但是到了巴黎和会,被一瓢凉水浇下来。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成为了哪次运动的导火线?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
——***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中的图二及材料二中***与蒋介石“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两党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2)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3)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材料二“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
——***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中的图二及材料二中***与蒋介石“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两党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2)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3)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 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分子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回答下列问题:
(1)“此后半个世纪”日本又发动了一场大规模侵华战争,哪一事变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2)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召开了哪一重要会议?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发表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 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分子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回答下列问题:
(1)“此后半个世纪”日本又发动了一场大规模侵华战争,哪一事变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2)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召开了哪一重要会议?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发表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
2.判断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25题)
7.
孙中山曾经形象地教导学生说:“大家到这所学校来,不仅要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这说明黄埔军校的办学特点是( )
A.国共合作后的革命学校 | B.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 |
C.设备先进的近代化学校 | D.培养将军的摇篮 |
8.
***的《七律·长征》是一篇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讴歌了长征精神。下列不属于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是( )
A.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
B.使反动派放弃了消灭红军的企图 |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 |
D.沿途播下革命的种子 |
11.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爱国运动 |
12.
***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 | B.叶挺 | C.贺龙 | D.刘伯承 |
14.
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中说:“(几十万民工)骏马高车运粮食,随军旋转逐东西。”这种现象说明了( )
A.粮食的供给是战争胜利的基础 |
B.人民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
C.淮海战役是一场后勤补给战争 |
D.正确的战略战术是赢得胜利的关键 |
15.
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迫使蒋介石接受了联共抗日的主张 |
B.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
C.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
17.
***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掀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
B.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
C.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 |
D.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21.
美帝国主义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措施有( )
①向日军下令,只能向国民政府和盟军缴械投降
②派飞机、军舰运送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③直接出兵侵占上海、青岛等大中城市
④替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地和重要交通线
①向日军下令,只能向国民政府和盟军缴械投降
②派飞机、军舰运送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③直接出兵侵占上海、青岛等大中城市
④替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地和重要交通线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4.
时下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如图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这幕“童话”反映的事件是( )


A.南京大屠杀 |
B.西安事变 |
C.九一八事变 |
D.七七事变 |
25.
1947年6月30日,在黄河中下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声炮响之后,晋冀鲁豫解放军10余万人马开始由北向南强渡黄河。指挥这次军事行动的是( )
A.刘伯承、邓小平 | B.谭震林、贺龙 |
C.林彪、罗荣桓 | D.陈毅、粟裕 |
26.
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又一次主力决战,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华北全境。
A.作战时间 |
B.作战部队 |
C.胜利因素 |
D.战役结果 |
4.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5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5